NBA/從雙塔到大三分時代 多名教練談傷病潮「關鍵原因」
面對本季明星球員因傷缺席激增的情況,引發外界關注傷病問題是否與比賽風格轉變有關。對此,多名總教練陸續提出看法,認為聯盟近年比賽節奏加快、場上空間拉大,造成球員身體負荷大幅上升,成為傷勢頻傳的主因。
勇士主帥柯爾(Steve Kerr)就表示,現代比賽節奏明顯加快,加上三分球比例提升,場上空間被大幅拉開,「我很擔心,節奏的改變非常劇烈。現在大家都知道,只要你能比對手更快跑到前場,就能更容易得分。全隊都這樣做後,比賽自然變得更快。每個人都得防守到25呎外,因為大家都投三分。」
數據顯示,球員現在跑得更快、跑得更多,再加上NBA幾乎「每隔一天一場比賽」的密集賽程,讓身體難以獲得充分休息時間,進而提高受傷風險。
面對傷病潮,柯爾認為縮短例行賽場數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儘管柯爾曾公開表示,希望例行賽能至少減少10場,但也坦言實際上難度非常高,「麻煩的是,所有相關的利益方都得同意收入減少。而在2025年的美國,要任何產業同意這件事,祝你好運。」
爵士主帥哈迪(Will Hardy)也認同這項觀察。他指出,本季共有24支球隊場均節奏(pace)超過100回合,遠高於去年的13支。聯盟本季平均節奏為101.5回合,較去年與十年前都顯著上升,對球員體能造成巨大挑戰。
湖人總教練瑞迪克(J.J. Redick)也提到,節奏變快意味著更多退防壓力,外線空間擴大則迫使防守者必須覆蓋更大範圍。頻繁的急停、爆發移動與大幅度橫移,讓腿部與小腿肌群帶來極大負擔。
瑞迪克以自身經驗說明差異。他表示,自己在聯盟早年(2006–13)常能帶傷作戰,但近十年隨著比賽拉開空間、增加移動量,即使輕傷也足以影響表現,「如果你對身體有一絲猶豫,你就不可能是有效率的球員。」
他也回憶,早期聯盟常見雙塔內線,例如灰熊時期的藍道夫(Zach Randolph)與西班牙球星小加索(Marc Gasol);但近年比賽風格迅速轉變,轉向外圍投射、多重戰術組合、節奏更快,球員負擔自然增加。
此外,本季多隊也更常採用「全場壓迫」,跟進溜馬去年闖進總冠軍賽時帶起的趨勢,進一步加重球員的體能消耗。





特約記者李亦伸
BT
Miguchii
特約記者李亦伸
特約記者李亦伸
陳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