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重摔成系列賽變數 勇士如何應對「火箭雙人舞」
勇士與火箭的西區首輪前兩戰,雙方難得被允許在現代,打出如此激烈碰撞的防守肉搏戰。首戰是當代少見的雙方低比分,最終勇士靠著兩大球星高出一階的表現獲勝,同時也是柯爾(Steve Kerr)總教練執教生涯的第100場季後賽勝利;但第二戰火箭做好準備捲土而來,加上巴特勒(Jimmy Butler)意外受傷,只打了不到8分鐘就離場,休士頓總算守住了一場主場,即將前進舊金山再戰!
現在就讓我們回顧分析,這兩場比賽勝負之間的關鍵差異。
期望的防守大戰,火箭首戰為何輸球
季後賽迄今對休士頓的利多是,吹判尺度基本上是他們所樂見,允許雙方身體對抗與尺度邊緣的肢體小動作-第二戰甚至較第一戰更為激烈,真的彷彿如柯爾首戰賽後所說,夢迴1997。
但首役最終卻仍是看似更以防守作為招牌的火箭敗下陣來。原因無他,正如筆者前篇「大球與小球正面對決 勇士火箭爭勝的如意算盤」所說,這並不是一場防守強隊與進攻強隊的對抗,金州軍在巴特勒加盟後,本質上攻守俱佳,防守與火箭已是同一級別,只是後者更凸顯對抗強度,才讓外界放大了「強守」的觀感。
首戰對火箭球員們來說肯定難熬,彷彿被對手以自己拿手的強項擊倒,正如火箭主帥尤多卡(Ime Udoka)點出「能把對手的得分限制在95分,如果你的進攻還算不錯,你就能指望贏球了」,的確,在現代球風底下,能於季後賽將勇士壓制到全場僅95分,大部分時候或許都能成為贏家,最終休士頓卻僅得到85分。
在勇士的防守下,火箭全場投籃命中率為39%,三分球命中率20%,罰球命中率55%-提醒各位,這樣的分數與命中率,還是建立在二次進攻就佔了22分情況下。扣除森根(Alperen Sengun)的全場18投11中26分,全隊其他7位上場隊友甚至僅69投23中,以低迷的33.3%命中率攻下54分;第三節球隊以60-69落後時,一度森根一人命中10球,比其他全部先發球員加起來還多(9球)。
兩位先發後衛全場僅34投7中(其中三分球17投中2),例行賽得分王格林(Jalen Green)全場15投3中,范弗利特(Fred VanVleet)更僅有19投4中,後面三節兩人甚至合共只有27投中4,這樣的投射水準,是很難贏下比賽的。
但這將不只是火箭球員們,自己投射品質的問題,更多是關於如何破解勇士的防守。如同賽後范弗利特所說,身體激烈對抗的消耗,帶來的手感執行力下滑有所影響,但史密斯(Jabari Smith)點出的問題,或許更切中核心。
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糟糕的投籃之夜」,而是勇士真的把他們的空間給打亂了,讓火箭陷入防守陷阱,下一戰球隊需要好好研究,如何破解對方的防陣,如何創造出更好的投籃機會,尤其要幫近4場出戰,場均僅5.25分的格林,走出低潮。
而很顯然的,他們做到了!格林一掃上一戰7分2助攻2成命中率三分命中數0的陰霾,繳出全隊最高的38分6助攻52%命中率44%三分命中率,也率領球隊奪下首勝!
勇士首戰轉守為攻,第二戰火箭如何變招因應?
這兩戰火箭的防守,都值得嘉許,分別僅讓勇士得到95分與94分,首戰兩大球星就攻下超過一半的56分,第二戰也讓柯瑞(Stephen Curry)在巴特勒傷後,等同孤立無援,代表休士頓對其他人的防守策略也極奏效。
那麼兩戰之間勝負的差異,除了理所當然的巴特勒傷退,正是火箭備課後,第二戰於進攻端所做出的有效調整。
金州軍除了球星威能,首役致勝的關鍵就是防守,以及隨之而來的防守反擊,這其實才是柯瑞時代季後賽贏球的根本秘密,巴特勒加盟後的最大意義之一,就是讓總教練柯爾得以找回理想中的小球防守。
首戰勇士於首節第二次暫停時,仍處於12-19落後,對於森根難以招架。此時勇士的防守變陣開始,縮小了防守圈,且開始混搭區域防守,包括「1-3-1」、「2-3」,甚至零星的「Box-1」,這其中隱含著對火箭幾位主力,如湯普森(Amen Thompson)與伊森(Tari Eason)外線的蔑視。
火箭例行賽就是聯盟最常被使用區域防守的球隊之一,縮小防守圈且不時使用區守的好處,除了可以和緩森根的內線肆虐,更重要的是對火箭雙衛的壓迫與大量協防,造成的低命中率。正是勇士突如其來、效果奇佳的防守變陣,讓雙方至中場時比分變成47-34,整整打了一波35:15,從落後變成雙位數領先,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除了壓低對方得分,勇士嚴防更重要的組合魔法是:「轉守為攻」。
火箭的半場防守無疑也讓勇士陷入苦戰,那麼金州方面就必須再次打出招牌快速轉換,才能繞過對手的堅強防線,拿下能輕鬆得取的分數。最終首戰勇士光靠失誤與快攻,就分別拿下25與16分,約莫全隊4成,單單第二節,這兩項就拿下22分,反觀火箭僅僅9分,剛好就是中場前雙方的分差。
也因此,火箭第二戰若想突破自己貧攻的瓶頸,並且在焦土戰中勝出,首要任務就是破解勇士的區防算盤,並且提高自己的進攻把握度,減少對手靠失誤與快攻的輕鬆得分。
火箭方面,優化出手空間與選擇是首要,當然,還有罰球,第二戰同樣罰球數,命中率從55%提升到了80%。面對勇士的區域聯防,火箭今天更明確了兩大主將格林與森根的角色,先是大膽讓前幾戰低迷的格林,幾乎全責扛起了主控與大量擋拆持球手的責任。
再者尤多卡因應第一戰勇士的意外出招,順勢變陣;原先外界咸認,會是火箭想辦法讓森根迴避格林防守,以提高進攻效率,但勇士出乎意料地,反而將格林使用重點放在到處協防,讓森根拿該拿分數,因此第二戰改讓森根增加更多的半場進攻主導權,真正把他當作類似約柯奇(Nikola Jokic)般使用,同時身兼控球中鋒和進攻核心。
更聚焦兩位主將的大量擋拆配合,格林的切入,以及森根的低位施壓,且打得更有耐性,結果就是逼迫勇士的防守必須選擇協防,但跟首戰最大的不同是,這次有備而來的火箭,早就做好預先分球與無球接應的準備,今天尤其常見湯普森空切強攻籃框的安排,少有陷入首戰被圍困、被斷傳球線的窘境,這點從森根與格林的助攻,分別從前一戰的2次、1次,大增至本戰的7次、6次,可見一般。
當火箭有效優化出手空間,從而提高命中率、減少失誤率,隨著打鐵與失誤少了,勇士第二戰重要的得分命脈失誤與快攻得分,被壓制至僅剩21分,足足比上一戰少了20分,而火箭的半場防守甚至更加兇猛,要想再次贏球,當然困難!
更大的福音,這些變陣在巴特勒下場後,且得到了更有利的蝴蝶效應。
沒有了「季後賽巴特勒」,蝙蝠俠柯瑞孤掌難鳴
首戰勇士得以脫穎而出,原因無他,就是靠柯瑞與巴特勒,這兩位被後者比喻成「蝙蝠俠」與「羅賓」的球星組合,分別以超過5成命中率拿下31與25分,聯手砍下全隊過半的分數,力剋火箭隻手難以遮天的森根26分率先攻破客場,而這就是頂尖球星的季後賽價值。
首戰開節的落後,並沒有讓兩位球星緊張,隨著巴特勒如同附加賽更多接管控球,柯瑞的無球奔跑越來越流暢,勇士攻勢也跟著活絡了起來。
柯瑞不乏高難度出手的三分球9投5中,巴特勒的罰球以及錯位懲罰,但兩人更值得細細品味的是,在處理失誤反擊或快攻時的高品質,柯瑞光是失誤得分就拿下12分,巴特勒靠失誤+快攻亦拿下10分。
我們也於首戰再次看到了「季後賽巴特勒」的威能。除了以53%命中率砍下全隊第二高分,還外掛7籃板6助攻和5抄截的全能表現,成為自1973-74以來第四位在季後賽中拿下25+分5+籃板5+助攻和5+抄截的勇士球員,更關鍵的是第四節的挺身而出,火箭當時將比數又進逼回了僅僅4分差(68-72),隨後巴特勒回到場上,拿下關鍵6分與2籃板2抄截,勇士勝利!
但誰知道,第二戰巴特勒會如此的衰運,傷退在隊友格林隔山打牛,引發的從湯普森到巴特勒輪摔的骨牌效應。
巴特勒確定本戰無法回歸的當下,相信全球勇士迷心都涼了一半。實際就場上表現來說,也的而確切,金州軍團彷彿又回到了「士官長」尚未降臨前的那支西區第11名級別球隊。
正如柯瑞之前所說,他跟巴特勒相當互補,少了「士官長」最大的影響,是全隊又回到除了柯瑞,沒有人能夠分攤組織進攻、切入分球的重責大任,格林雖然能組織,但本身進攻突破與外線能力的差距,他更優於轉換分球,卻無法頂替持球主控,柯瑞且少了能跟他互換傳接球角色的「羅賓」。
如此一來,等同能解放柯瑞無球跑動自走砲最大威能的那個餵球者不見了,柯瑞還得犧牲自己的火力,承擔更具焦的協防,今天一度被五人包夾,同時間兼顧控球傳導,試圖打出團隊籃球的工作。
但眼下,其他綠葉再怎麼努力,也扛不起巴特勒不在的火力空缺,以及防守吸怪的牽制力;史班瑟(Pat Spencer)的無球積極跑動,今天成為快速拿下11分的奇兵,仍不足以重傷火箭。
庫明加(Jonathan Kuminga)偶有佳作,體能的確足以抗衡,但冰凍太久的球場陌生感,顯而易見,唯一尚能期待的波傑姆斯基(Brandin Podziemski),又剛好今天疑似食物中毒。失去巴特勒後,火箭只要鎖死柯瑞,不要讓對手在籃下輕鬆得手,其他你想跑無球、大空檔給你投,彷彿都在能容許的傷害範圍內了。
巴特勒缺席,於防守端的影響更是鮮明。勇士的協防拼圖,最大塊的就是他跟格林,缺一角崩矣,兼且還要補上他不在場上的籃板爭搶,以及協防密度,也因此柯爾第二戰只能多派上波斯特(Quinten Post)、魯尼(Kevon Looney)與桑托斯(Gui Santos),短暫輪替時間內,他們或許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時間一拉長,差異就出來了。
最鮮明的就是長人一多,速度平平,主要以沉退為防守策略,面對第二戰火箭大量格林與森根的擋拆,結果就是不斷被格林掌握空間重擊,這正是為何本日他能狂轟38分的秘密。而對勇士更壞的消息是,這可能會是勇士親手讓格林打回信心的一役。
但無論如何,金州軍團至少都已達到在客場拿下一勝的使命,成功扭轉主場優勢。後續最重要的,就是看3天休息時間,巴特勒能否健康回歸,以及能以幾成狀態回歸,同時間教練團則要好好思考,無論巴特勒上不上場,關於格林與森根大量擋拆與雙發動機打法,該如何變陣應對。
而火箭方面,最想知道的則肯定是:去了舊金山客場,還能這樣開心打防守焦土戰嗎?
一切答案,週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