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球星缺席率超高 NBA負荷管理引發爭議
NBA近來針對負荷管理(Load management)掀論戰,各隊先發主力和資深老將輪休,比以往更顯頻繁,以前球團是用傷病理由讓特定球員缺席,現卻有以預防傷病為藉口把主力放板凳。為什麼呢?負荷管理對NBA一年82場比賽,以及季後賽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在這一篇討論。
先看看現況,本季全聯盟算得上明星的球員中,愛德華(Anthony Edwards)、藍道(Julius Randle)至今全勤。其次,沙波尼斯(Domantas Sabonis)缺席兩場,泰托姆(Jayson Tatum)缺席四場,是聯盟出席率較高的模範生。
聯盟數據,聯盟球員平均缺席率達 9% ,而詹姆斯(LeBron James)、戴維斯(Anthony Davis)、杜蘭特(Kevin Durant)、雷納德(Kawhi Leonard)、柯瑞(Stephen Curry)、威廉森(Zion Williamson)等缺席率更高。
這不是單一球季的問題,球員因傷病缺席比賽,有必要透過「負荷管理」坐板凳來抑制這現象嗎?聽起來有點矛盾,但是無論如何,花錢看有線電視轉播、花大錢買票進場的球迷,被迫接受最喜歡球員缺席這種事鐵定不好受,如今還得允許球員以負荷管理為由不必打球,怎麼讓人接受?
回到2017年球季,那年擁詹姆斯、奪冠聲勢浩大的克里夫蘭騎士隊,和以柯瑞、杜蘭特為核心的金州勇士隊,在3月下旬、4月初安排球星和先發輪休,目的是為季後賽準備,此舉引發不小爭議,尤其兩隊都有全國轉播賽事,上場卻都是二線球員。那次之後,聯盟頒佈規定要求,禁止全國轉播的賽事讓健康球員輪休,如沒異常不可一場讓多人坐板凳。
收視率與負荷管理糾結一起,是複雜的課題,規劃不週恐導致大批收視戶取消頻道或線上觀看。在TNT頻道活躍的退休球評歐尼爾(Shaquille O'Neal)得知某場波士頓塞爾蒂克隊排輪休,直接開砲:「先發球員不打球?那我也不必看這場比賽。」連分析師都不看、不評的比賽,觀眾還要看什麼?
活躍90年代、現為球評的巴克利(Charles Barkley)重批:「你一個球星拿7000萬美元年薪,一個禮拜打四場球都辦不到?普通老百姓天天上班沒喊累,你們在喊什麼?」洛杉磯湖人隊的傳奇賈霸(Kareem Abdul Jabaar)也呼應:「當年我們打球可沒包機啊!早上5、6點起床搭民用航班趕場,現在聯盟球員不知道日子過得多好。」
老球星一把火不是沒緣由,傳奇人物喬丹(Michael Jordan)15 個球季裡,有12 個球季至少打 78 場例行賽,9 季全勤 82 場。 大鳥博德(Larry Bird)生涯13 季有 9 季打75 場, 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13 季有 8 季打77 場,布萊恩(Kobe Bryant) 漫長20 年生涯中,也有9年打了77 場,其中有4個球季全勤82 場,為何現在年輕球員辦不到?
傷病風險管控,最早是20 年前猶他爵士隊教練斯隆(Jerry Sloan)開始,他當時減少資深控衛史托克頓(John Stockton)的上場時間。10年前,任教塞爾蒂克隊的教練里弗斯(Doc Rivers),為了保護主力賈奈特(Kevin Garnett)也用過,之後在聯盟廣為流傳,演變至今而失控,連當打之年的年輕球員也在輪休。
問題是,至今無數據顯示,讓人輪休、不輪休的真效率,也沒數據呈現頻繁上場一定受傷,金州勇士隊的教練科爾(Steve Kerr)是少數公開談論球員輪休,但他也缺乏一套數據,證明負荷管理效果。
湖人隊的教練漢姆(Darvin Ham),日前就以負荷管理為由讓戴維斯(Anthony Davis)缺席與奧克拉荷馬雷霆隊的比賽,儘管他本人上場意願強烈,但球團怕他的右腳連續兩天上場會受傷。只是,這場比賽湖人隊贏球所以無人問責,若輸球收場球迷應不會有同理心,無論讓大牌坐板凳是自願或球團要求。
在職棒大聯盟,讓先發投手輪休是正常調度,即使救援投手也有局數限制或間隔一天休息,證明讓職業球員做負荷管理是趨勢,但如何操作大有學問。終究,每個球員不同, 要求高齡38 歲的詹姆斯天天上場,和要求24 歲的唐西奇打滿48分鐘不同。
Orreco 這間公司,在英超、NBA、MLB 和 PGA廣開業務,創辦人Brian Moore博士是運動員傷害權威,對負荷管理他的說法是:「這是很難的挑戰,因為你要努力取得平衡,讓球隊贏還不要選手超載。」
他坦承現代比賽節奏很快,對球員身體衝擊不同以往,在80、90 、2000年代打球,對膝蓋、手肘和身體衝擊都不一樣,也許一場球難以反映差異,但連續五天球員可能就受不了,傷痛隨之而來。
誠如前述,NBA或許需要負荷管理,但必須有客觀的追踪數據和參考值,不是模糊的為了保護某人,就下令讓他們打養身球,那等於變相鼓勵球員不要打更多比賽,而是找理由休息混過例行賽季。在這議題背後,還有讓球員使用穿戴裝置、追蹤身體狀況的提議,只是球員工會大力抵制,因為球團可能挾著這些數據,用在合約談判當武器貶低球員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