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稱霸世界盃、歐錦賽 後諾維茨基時代德國男籃強大的秘密

2025-09-27 08:01聯合新聞網 / monmo

接連拿下世界盃和歐錦賽冠軍,向來重足球的德國儼然已經建立了歐陸籃球霸權。 路透社
接連拿下世界盃和歐錦賽冠軍,向來重足球的德國儼然已經建立了歐陸籃球霸權。 路透社

繼2023世錦賽冠軍後,德國於這次歐錦賽再次站上了「歐洲之王」的位置,甚至是以9勝0敗的完美戰績,拿下了自1993年以來,睽違32年的冠軍,更報了2001年遭土耳其擊敗止步四強戰的一箭之仇。究竟何以在德國史上最強球員諾維茨基(Dirk Nowitzki)退休後,國家隊反而能屢創佳績,讓我們來一探這支當代最佳歐陸國家隊的秘密!

【黃金一代】

最直觀的原因,就是德國正進入前所未有,籃球人才薈萃的黃金年代,而這些都可以說是孩子們仰望著諾維斯基打球的巨人背影,才有了今日的人才輩出。

最直接的證明:2024-25球季,德國總共有創紀錄的多達8位球員與NBA球隊簽約,要知道這支於歐錦賽全勝奪金的德國隊,甚至還不是他們的最佳陣容,效力雷霆的哈爾特斯坦(Isaiah Hartenstein)與效力魔術的M.華格納(Moritz Wagner)甚至都還因傷缺陣,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有足夠以其他隊批敵的NBA資歷球員,軍容強大無庸置疑。

幫助雷霆奪冠的哈爾特斯坦(中),未來也有望投入德國國家隊懷抱。 路透社
幫助雷霆奪冠的哈爾特斯坦(中),未來也有望投入德國國家隊懷抱。 路透社

【團隊精神】

強大的陣容,不等於一支堅強的團隊,端賴彼此是否能夠凝聚。早先施羅德(Dennis Schroder)被談到為什麼他在德國隊比在NBA表現更好,就曾如此點出箇中差異,首先他認為在FIBA賽事中,更像是教練帶領團隊間的智商較量,而國家隊球員,比起NBA球員更容易接受教練的指導。

同時間,比起NBA球員個人的自尊往往大於團隊的成功,在德國隊他們也更重視「集體成就」,更具彼此互信與犧牲奉獻精神,施羅德說「對我們德國國家隊來說,無論我得2分,還是華格納(Franz Wagner)得4分,只要我們贏了,都無所謂」。

他也延伸闡述了歐洲籃球的不同,「歐洲籃球不僅僅是娛樂;它是一種智力係數很高的籃球,歐洲籃球更注重戰術、團隊合作和場上智慧,而不是像NBA那樣強調表演技巧和個人精彩表現」,而這幾年的德國,正是最完美演繹這段話的歐洲團隊,成功自然不在話下。

華格納(右)和邦加。 路透社
華格納(右)和邦加。 路透社

這當然也要拜他們多年團隊默契所賜,施羅德與泰斯(Daniel Theis)兩位老大哥,早在2011年歐洲杯U18就已是隊友,無怪乎奪冠第一時間,泰斯第一個擁抱施羅德;此次歐錦賽且還有多達9位球員是世錦賽班底,這無疑是構成此屆歐錦賽德國宛如一台運轉流暢機器的團隊一致性與深度基礎。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樂於其中,施羅德說道「這是一支特別的球隊,我們真的是一支團隊,是我效力過的最好隊伍。隊員們都很棒,性格也很棒。你別無所求」

【優良的分工】

擁有好的陣容,一群有高度團隊意識的球員,仍然無法保證團隊成功-還必須建立在這群人優秀且互補的分工,才能達到場上1+1+1+1+1>5的最佳成果,德國在建隊結構方面,也顯示出了這般的良好化學效應,一如施羅德又說「這不僅僅是華格納的功勞,也不僅僅是我的功勞,這需要每個人的巨大努力,需要那些極具個人特色的球員們的精彩表現。我為這些球員感到驕傲」

在NBA,施羅德或許無法受到完全的信賴。但在德國,他是場上最好也被信任的多年指揮官,大家都相信他的控場與值得託付關鍵時刻的大心臟;華格納是指標性的終結者,為球隊的進攻火力與分數奠定基本的份額。

老將中鋒泰斯對位森根充分發揮經驗值。 路透社
老將中鋒泰斯對位森根充分發揮經驗值。 路透社

泰斯雖然已是33歲老將,仍然此次傷病眾多的禁區先發;被總教練稱之為「瑞士刀」的邦加(Isaac Bonga),持續扮演側翼的防守主力與進攻支援。即便沒有NBA經驗,早在世錦賽就曾射得美國滿頭包的歐布斯特(Andreas Obst),依舊是歐陸最佳射手之一;年輕小將席爾瓦(Oscar da Silva),則成為了板凳上的可靠替補。

大家各有分工,也各有角色,圍繞著施羅德的絕對控球核心,賣力的無球跑動、幫忙掩護,並具有良好的二傳意識,快速導出能夠優質出手的漂亮空檔。

這一點,尤其反映在最終的金牌戰上,本該是綠葉的邦加,在這場主力被重點看防的賽事,拿下20分5籃板,加上以百分百命中率砍進4顆三分球,榮膺本場賽是最佳球員,其中包括重要的防守與關鍵扣籃,這點同樣發生在大半場犯規麻煩,卻仍於倒數階段力扛住森根(Alperen Sengun)與投進重要三分的泰斯身上。

不止是球星坐鎮,德國也展現絕佳團隊精神 路透社
不止是球星坐鎮,德國也展現絕佳團隊精神 路透社

頭號得分主力華格納依舊拿下全隊最高18分外掛8籃板2阻攻,歐布斯特三分球4投中3(團隊三分球33投18中高達54.6%),同樣投進關鍵三分,全場且就這麼四次出手;席爾瓦替補出發挹注了13分4籃板,三分球同樣4投3中;即使上半場有點恍惚顛簸,施羅德仍然傳出歐錦賽決賽史上最高的12次助攻,以及包辦全場最後致勝6分的16分,精彩雙十表現(身兼當然的組織核心與得分二把手)。

相較森根與歐斯曼(Cedi Osman)就佔去土耳其超過6成得分,4人上雙的德國,絕對可以說是靠著主力人人有貢獻,群策群力的串連與接棒,才得以拿下最終勝利。

【未來的名人堂:施羅德】

雖然說德國以團隊著稱與克敵制勝,仍然不得不說過去這段輝煌歲月,施羅德在其中扮演了多麼重大的領袖角色。

自2014年歐錦賽資格賽站上一線國家隊舞台,2015年首次亮相歐錦賽正賽迄今剛好滿10年,施羅德承繼了諾維茨基的光輝,也接過了國家隊老大的薪火,當眾人以為德國將因此衰弱之際,他卻帶領著國家隊打出前所未有的璀璨佳績。

2016年自諾維茨基從國家隊引退後,德國隊進入施羅德領銜的新時代,2015年首次出戰歐錦賽他就成為球隊得分助攻雙料王,2017年他再次延續這個勢頭,連續兩屆站上歐錦賽得分第2,幫助球隊殺進八強。2019年幫助球隊自2010年以來重返世界杯正賽。

施羅德(中)帶領德國攀向巔峰。 路透社
施羅德(中)帶領德國攀向巔峰。 路透社

雖然為了NBA生涯,他錯過了東京奧運,球隊也止步八強,但再次回到國家隊,與開始崛起的新生代合流,德國隊史最傳奇一段燦爛時光,就此展開,從2022年歐錦賽迄今不過短短3年多時間,德國隊都在每年最重要的一線賽事,打進四強,2022歐錦賽銅牌,2023年世錦賽金牌,2024年巴黎奧運第4名,以及今年歐錦賽的再度奪金。

年復一年,施羅德都是場上毫無疑問的領袖與王牌,他也理所當然榮膺了兩次奪金的MVP,不僅站在了德國國家隊史上最偉大球員的頂點,包辦了德國一線籃球隊史6面獎牌中的一半,連續拿下歐錦與世錦賽MVP,也被外人視為光憑此成就,就足以在未來進入奈史密斯名人堂:在他之前,歷史上僅有3位球員達成,如果放寬到不需連續,也只不過6位,而他們6位全數都已入選。

場上的數據表現,更反襯施羅德之於國家隊的居功厥偉與發揮穩定。自他加入德國國家一線籃球隊以來,沒有一屆他的數據低於15+分6+助攻,10次出賽有6次場均高於20分,5次超過7助攻,國際賽場均20.2分6.8籃板。

即使越來越多新星竄起,本屆最後施羅德依舊保持了場均20.3分7.2助攻3.4籃板0.8抄截的表現,有看比賽的朋友更能理解就是放手讓他掌管大局,MVP實至名歸,也方得以自2022以來連續4年一線賽事,都能名列最佳五人之林!

這樣亮眼的成績,自然也源自不同於NBA的環境:德國隊圍繞施羅德打球的建隊,以及隊友們的無私信任與支援。

施羅德在NBA一直以來就是徘迴於先發與第六人之間,角色有點曖昧的控衛,人們肯定他能站穩NBA,在近年眾多強力後衛領軍的風潮下,又似乎更渴望一個能當老大,而不只是像施羅德這樣已經足夠擔任先發、攻守兩端皆積極,能攻擅傳且充滿鬥志的優秀控衛;同時間,眾多持球好手的環境,他也不得不被迫讓出拿手的持球權,這些都削弱了其信心與場上發揮,也變成了換隊頻頻的NBA浪人。

諾維茨基(右)成功將棒子傳給施羅德。 路透社
諾維茨基(右)成功將棒子傳給施羅德。 路透社

但回到了德國隊,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誠如前NBA球員雷格勒(Tim Legler)的剖析,首先他有能渲染全隊的求勝競爭心態。好比此次金牌戰德國落後了整整24分鐘,對斯洛維尼亞一戰同樣泰半時間落後,卻都能於最後成功逆轉。

另一方面,在NBA看似不乏其人的攻傳能耐,國家隊裡可都是其他後衛遠不能及,甚至是其他NBA資歷好手也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犀利的切入與助攻能力,高難度的打法,乃至關鍵球的把握度,也因此他能得到授權與自由打球的解放。

最好的例證,華格納現在在NBA,無疑是星度與球員排名更勝施羅德的球員,奧蘭多魔術的不動先發與二當家,但回到國家隊,他依舊甘願扮演副手,球隊一哥與球權的主要掌控者,並沒有因為華格納在NBA的竄升而換位,因為施羅德的角色,確實更匹配帶領整支團隊;泰斯多年為他掩護擋拆的好戲,歐布斯特作為弱邊牽制的射手,也都成功地在極大化其價值與能力。

而施羅德對於這份信任的回報,就是屢屢在關鍵戰役不負所托地打出關鍵表現,以及這四年戰功彪炳的歲月,無庸置疑是這支德國隊最居功厥偉的領頭羊;雷格勒將他比之於另一位國際賽的超級戰將,「澳洲王」米爾斯(Patty Mills)。

施羅德(右)和華格納(右2)攜手進入歐錦賽最佳五人。 路透社
施羅德(右)和華格納(右2)攜手進入歐錦賽最佳五人。 路透社

這其實也是未來德國隊唯一可能的隱憂,這位老大哥已經32歲,在國際賽場上已經打了超過10年,離諾維茨基國家隊引退的38歲,最多最多也只剩6年光景。不過施羅德本人乃至德國男籃,或許都不如諾維斯基要引退時來得擔憂,甚至是仍仍充滿信心。

眼前這支歐錦賽的德國隊,仍有超過一半的7位還在30歲以下,21到25歲且不乏準備接班的新星好手,他們仍樂觀期待著2027世界杯、2028奧運與2029年的歐錦賽。

這批先發主力還能攜手再走幾年,德國又能延續這樣歐陸超級強權的勢頭幾年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德國 歐錦賽 施羅德 華格納 NBA專欄 NBA

延伸閱讀

唐西奇瘦出巔峰!威廉森還要時間證明瘦身能否改寫命運?

貝佛利狂咬楊恩非「古亭妹」 老鷹補強能讓他反擊瘋狗亂噴?

東區門戶大開!活塞上限提升將衝出重圍的三大關鍵

淡化「雷納德密約事件」處理 此事對NBA應不致於造成危機

A- 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