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宛如升級版火箭 勇士對位拆招面臨全新考驗
勇士火箭第七戰,巴特勒(Jimmy Butler)「我們要專注做好自己」的耳提面命,隊友總算聽進去了,也總算盼到奇蹟降臨,憑藉系列賽前六戰合計僅43分,第六戰還0分的希爾德(Buddy Hield),此戰紀錄夜的三分球11投9中狂砍33分,宛如「絕境湯普森(Klay Thompson)」附體,一如當初勇士找他來的期望。
加上另一個奇蹟,同樣處於追趕,第七戰的火箭,打出較前兩戰更集體慌張的表現,最後柯瑞(Stephen Curry)跳出,第四節單節14分鎖定勝利,金州軍團晉級第二輪,準備迎擊另外一支年輕生猛大軍:明尼蘇達灰狼!
第七戰仍須給柯爾(Steve Kerr)一些鼓勵,僅管仍讓外界費解,何以第六戰他無甚調整,非得鐵頭到第七戰才覺悟變陣,但此戰他的一些微調,總算達到外界原先的期望:
讓巴特勒分擔對位范弗利特(Fred VanVleet)的防守重任,針對火箭給亞當斯(Steven Adams)的傳球預作準備,同時大量使用高位乃至三分線外短擋拆,以破解亞當斯第六戰對於柯瑞有成的提前夾擊以及火箭的區域聯防。這些分別衝著減輕范弗利特與雙塔的殺傷力而來,也確實限縮了兩人發揮與亞當斯的上場時間。
但關鍵還是球員的集體振作,卡位與輪轉防守的強度都提高一個檔次,這同樣是能遏止范弗利特、亞當斯與雙塔使用的主因,除了希爾德的神射,還有格林單場16分的意外演出,終於成功破解了前兩戰未果的火箭捉放策略。
但即便如此,勇士於下半場還是一度陷入被追到僅2分差的苦戰,最終除了柯瑞克服手傷,不靠外線也能扮演兩分殺神的壓陣表現外,也受惠於另一場奇蹟:火箭真的打出可能是系列賽最不成熟的一場表現。
格林(Jalen Green)不是「Tough Shot」就是乾脆迴避責任神隱,連布魯克斯(Dillon Brooks)都在充血搶投,史密斯(Jabari Smith)與伊森(Tari Eason)的緊張,森根(Alperen Sengun)值得稱讚其擔當,但全場彷彿忘記了教訓,不斷陷入與格林腦衝卻又缺乏耐心的低效單挑。
全場風向的轉捩點:火箭好不容易逼近,這邊廂森根連續兩次醜陋單打沒進,也無從爭搶籃板,那邊廂勇士兩次快速反擊,巴特勒與柯瑞各進一顆,瞬間5:0攻勢,也把火箭反撲士氣打沒了,甚至森根自己還顧著攤手,後續隨便掩護的蝴蝶效應,造成了范弗利特失誤,以及之後腦羞對巴特勒的惡意犯規。
比賽至此勝負已定,勇士贏得扎實,火箭就好好回去整頓陣容,來年再戰了。
但勇士完全沒能有一絲一毫的欣喜,因為很快地,他們又將迎戰另一支年輕肉體灰狼,也讓筆者為各位讀者,綜合整理這系列的各種看點!
充滿戲劇張力的球員對決
如果晉級的是火箭,話題不脫改朝換代、年輕肉體的對決此類,但由勇士出戰灰狼,話題實在要多得多,無疑將吸引更多看熱鬧的球迷與媒體炒作,彷彿在看WWE般,有可以興奮關注的各種恩怨組合。
愛德華VS柯瑞:劇情炒作已經上演,美國多家媒體不約而同提到,過去12個月內,愛德華(Anthony Edwards)已陸續將老一輩的杜蘭特(Kevin Durant)與詹姆斯(LeBron James),可以算是中生代的約柯奇(Nikola Jokic)與唐西奇(Luka Doncic)等名將於季後賽淘汰出局。
這兩年為聯盟找一張新的,最好還是美國人門面的話題本也就一直延燒,愛德華身為其中最被看好的球員之一,下一關將面對的是堪稱三大巨星老將中最後一位碰面的柯瑞。他能否讓又一位傳奇成為祭品,徹底實現一代新人換舊人,也為門面競爭的上位話題更添火花?還是最終依舊無法實現改朝換代?外界都在看。
愛德華VS格林:他們之間的「Beef」很直接而純粹,發言一向肆無忌憚的愛德華,2023年曾於受訪時這麼說「我想和勇士隊比賽,因為格林(Draymond Green)說了太多垃圾話」,這段話於勇士晉級後再次被媒體挖出,現在,愛德華終於可以如願了。
格林VS戈貝爾:兩隊對決中,火藥味最濃的組合,儘管戈貝爾(Rudy Gobert)大多時候都採冷處理,但格林近年來因為始終認為自己才是防守更好的球員,對於四奪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戈貝爾充滿了敵意,不僅多次公開發言嘲諷,發表不滿,「鎖喉事件」與隨之而來的5場禁賽,更是人盡皆知。
終於,他們也將在季後賽場狹路相逢,合理來說也將不時互相對位,這般深刻的敵對關係,勢將激發兩人於場上力求表現的好勝心,也八成會形成一場你推我拐、毫不客氣的肢體對抗大戰,會不會再度發生意外插曲,從而改變比賽呢?
巴特勒VS灰狼球迷:雖然當初的事端已是7年前,巴特勒自己早視之為陳年小事,但仍有部分灰狼球迷迄今仍耿耿於懷,視之為反派,巴特勒與灰狼季後賽終於碰頭的恩怨清算,亦是浮現的話題之一。
愛德華身為當今狼主,且很可能在進攻端將面對算得上大學長的巴特勒親自主防,以其好面子的個性,勢必也將躍躍欲試為明尼蘇達徹底擊倒「士官長」,我們也可以期待這組對決迸出的火花!
各自前一輪對手的升級版?
例行賽中,勇士在四場交戰中贏了其中三場,問題是參考性不大。雙方在1月15日勇士以一分險勝後,已未曾交手。現在的灰狼磨合有成,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五場收拾湖人就是最好的成果證明。
但同樣的勇士也已煥然一新,灰狼尚未見識過巴特勒到來後的升級版金州軍團;對兩支球隊來說,下一輪的對手,某程度甚至都還正好是前一輪的升級版。
儘管進攻型態不同,灰狼與火箭的陣容與風格有許多相似之處。防守與籃板強大,之於勇士有年輕、身高與臂展的肉體與深度優勢,季後賽灰狼的進攻籃板排名第2,僅次火箭,二次進攻得分排名第1;火箭內線淨勝勇士74分,灰狼也淨勝了湖人76分,藍道(Julius Randle)、戈貝爾與里德(Naz Reid)三塔,同樣將帶給勇士很大的威脅。
但除此之外,灰狼並沒有火箭上一輪的許多關鍵缺陷,確實可以視為某程度的優化版本。
儘管也一直被批評為半場貧攻球隊,但本季隨著陣容磨合與進步,尤其愛德華明顯進化的破包夾能力,首輪的灰狼已掃除了泰半的外界疑慮。首先,火箭仍缺乏頂級的終結者接管比賽,但灰狼有愛德華與藍道這般強勢的得分手。
前者首輪場均26.8分8.4籃板6.2助攻1.2抄截,第四戰獨拿43分,並且是個樂於在大舞台擊敗強敵的球員,可以想見這輪他會努力證明自己才是場上最大的巨星;後者以48%命中率也砍下場均22.6分,甚至也證明了自己可以不再是防守黑洞,格林首輪賞給森根狼狽的低位對決,接下來換成更純粹的肌肉棒子藍道來挑戰,這次恐怕再沒那麼簡單。
尤其,這還攸關藍道今年夏天的續約,他有充足的表現動機,灰狼是有機會靠著藍道對格林的猛攻,迫使勇士放棄讓後者擔任中鋒的菁英小球陣,從而緩下對手的得分與節奏。
而火箭特別是第七戰,很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三分投射能量太糟,在這點上,火箭例行賽三分出手率聯盟第27,灰狼卻是高居第6。
深度方面,灰狼有里德、麥克丹尼爾斯(Jaden McDaniels)、亞歷山大-華克(Nickeil Alexander-Walker)與迪文森佐(Donte DiVincenzo),亦較火箭有更多混搭的選擇,想打雙塔、多中、5 Out甚至是一起打小球,灰狼都有可以調整的空間。
較之火箭,灰狼也相對更有紀律、更為成熟,擁有更多的季後賽經驗,這點由季後賽的第四節表現也可一窺。
火箭進入季後賽,延續例行賽不擅打第四節尤其「Clutch Time」的毛病,但首輪灰狼於第四節,每100次進攻能比湖人多得40分,五場比賽第四節得分皆獲勝,還曾在落後10分情況下逆轉勝;唯一要提防的是,例行賽三敗勇士,有兩場是第四節領先落敗,可以看看蛻變後的灰狼是否對勇士真的能不一樣了。
勇士同樣對灰狼,可能是個上位版本。畢竟勇士是支在一起打球更久、教練經驗更豐富,且堪稱當代小球鼻祖之一的球隊,巴特勒加盟後含季後賽27勝10負,亦帶動勇士的三分投射與防守回到聯盟頂級。
儘管體型似乎看似比側翼海的湖人更具劣勢,但在柯爾執教與格林坐鎮禁區下的勇士,一向在透過輪轉防守長人上甚有心得,屢屢被點名會被某位高大長人打爛,絕大多數卻都能成功封鎖。
此外,勇士更擅於下三路斷球,也擁有更本格派的內線防守者,想看到戈貝爾再次逞凶的機率甚小,甚至連下球都會更加困難,也能觀察對藍道、里德的圍堵協防效果
另項重點,無論如何,勇士都有較湖人好的深度,與起用更多人以調配體力、應變對手不同陣容的習慣,起碼應該不用再擔心五人打滿第四節最後力竭的情況。
其他值得關注的變數
灰狼的以逸代勞:由於晉級的是勇士,第六種子的灰狼將從首輪的主場劣勢轉為主場優勢,這本來就可能帶來些許優勢,同時間更因為勇士與火箭拚到第七戰,他們將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兩天後就必須再從德州趕到明尼蘇達,而早在第五戰就擊敗湖人的狼軍,將有整整5天的時間從疲累與傷病中盡可能恢復,但他們相對也需要祈禱狀況不會因此冷掉,這對年紀更長、兩位主將皆帶傷的勇士來說,肯定是不安定的因素。
勇士的經驗:首輪金州軍團最後堪稱是以三位老大哥豐富的季後賽經驗與沉穩,拖垮了過度緊張而沉不住氣的年輕人,但灰狼是另外一回事,他們的季後賽經驗當然仍無法跟勇士三老相比,但去年才闖進過西區決賽,今年加盟的藍道與迪文森佐也都有不少季後賽經驗,球隊出場時間前八名的球員,合計亦擁有348場季後賽經驗,勇士此輪能在這方面佔多少便宜呢?
庫明加(Jonathan Kuminga)會增加一些時間嗎:對火箭的後幾場,媒體多所談及,面對火箭年輕球員們的身高臂展和運動能力,是不是該多給這位「急凍人」一些時間?這一輪外界可以再用同樣的疑問句,這一回若可上場,又能不能為場上局勢帶來改變?
兩隊球員的X因子:灰狼方面,麥克丹尼爾斯肯定是明尼蘇達的那個人,擊敗湖人四勝當中,他有兩戰得分全隊最高,表現最差那場,正是輸球的第二戰,你可以將他視為第二輪的火箭湯普森(Amen Thompson),這位年輕側翼首輪讓勇士吃盡苦頭,而麥克丹尼爾斯將扮演差不多角色,主防柯瑞、攻守轉換。
不同之處在於,本季的麥克丹尼爾斯有能力帶來比湯普森更強大的進攻火力與外線威脅,正因為在攻守兩端的靈活性與重要性,第二輪其首要功課,依舊是避免不必要犯規,讓自己能更長時間留在場上。
迪文森佐是另一位可期待的改變者,曾經打過勇士的理解,首輪三分命中率不到兩成的他,哪怕僅提升至三成,能為比賽帶來多大變化?
概念相近,勇士的X因子,依舊是「誰能跳出來當第三人」?
希爾德於搶七戰夢迴「浪花弟」湯普森,絕對是勝出關鍵,勇士自然期望他能於第二輪,再次扛起第三人的射手角色。但,這一輪灰狼外圍球員的進攻威脅更勝火箭,他必須再一次於防守端通過檢驗,同時解決外線大起大落的弊病,才能讓柯爾繼續放心使用。
倘若事與願違,穆迪(Moses Moody)、波傑姆斯基(Brandin Podziemski)與小裴頓(Gary Payton II),會因為防守得到更多時間,他們在首輪也都曾有過個別場次的優異表現,第二輪還能再輪流跳出來幫扛嗎?
另一組有趣的X因子:戈貝爾與格林這對歡喜冤家的表現,也會大幅影響系列賽的格局。兩人現況猶如量子糾纏,都因頂尖防守而上場,卻也同樣時常在進攻端或隱形,或成為被放空的那個點,第二輪我們或許可以時常看到兩人拋棄對方,去幫忙隊友協防的互相無視畫面。
但也正因此,他們兩人只要能帶來一些驚喜,就會成為比賽中的絕大變,對湖人第五戰戈貝爾化身「戈尼爾」打爆對手;對火箭第七戰格林的突襲得分。兩人在最終戰都拿下各自系列賽的最高分,以最直接方式攻破對手的捉放算盤,從而幫助球隊致勝。
第二輪,雙方肯定還是會經歷過一陣互相捉放特定球員的試探期,且看誰能先讓對方放棄,誰就能取得調度上的主動權。
之於內外防守相對平衡的格林,戈貝爾雖然在對湖人第五戰粉碎外界的質疑,但這一輪是新的開始,格林乃至魯尼(Kevon Looney)無論如何都會是比湖人更優異,更會卡位、內線防守更佳的對手;雖然走過湖人三核的考驗,例行賽法國中鋒對位柯瑞,表現其實更遜於對抗三核(且看柯瑞傷勢影響),防守端也會陷入新一波被頻繁拉出來點名的危機。
使用說明書必須離籃下咫尺才能高效得分、欠缺下球進攻能力,罰球亦不佳(勇士才該使用過「駭客戰術」對付亞當斯)的戈貝爾,需要再次證明他能在進攻端帶來足夠牽制與威脅,同時也能再一次撐過勇士大量三分、熟稔短擋拆與擅於內外空間拉扯的花式挑戰,才能避免再次於關鍵時刻遭棄用,也才能幫助球隊穩健地收下禁區與深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