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攻守優勢持續放大 勇士束手無策搶七大戰只能仰賴奇蹟
勇士火箭第六戰,確實如筆者於賽前分析「以戰養戰!火箭攻守戰術趨於明朗 勇士小球遇阻礙已現警訊」所述,系列賽勇士的節奏與佈陣,已經被動被火箭牽著走,最終導致主場輸球,被迫於客場決勝第七戰。
今天更大的警訊是,賽前筆者亦提到,勇士需要贏,除了期待雙星的神勇表現,如果不夠,那就只能期盼綠葉球員把空檔射好射準;先說一個好消息:兩位巨星確實回應了外界期待,再說一個壞消息:隊友們依舊讓球迷失望了,勇士讓柯瑞(Stephen Curry)與巴特勒(Jimmy Butler)的輸出變成一場空包彈,下一場有機會兩個條件都滿足嗎?
而情況更趨惡化的是,火箭不只是已經找到對付勇士的攻守策略,在這一場,很多地方又更進一步侵門踏戶,顯然,整體基本面的優勢,又更加巨大了。
火箭方面:年輕球員飄了,但更凸顯攻守策略優勢
論主力表現,火箭此戰並不如第五戰。在上一戰成功的基礎上,格林(Jalen Green)又開始投一些選擇不是太好的「Tough Shot」;森根(Alperen Sengun)的表現相當兩極,面對格林(Draymond Green)仍不時想要單挑證明,但一對一的命中率還是不好看,拉低了整體表現;布魯克斯(Dillon Brooks)這場再次陷入犯規麻煩,加上亞當斯(Steven Adams)與年輕替補球員表現出色,乾脆少用,數據方面自然不漂亮。
但主力之外,范弗利特(Fred VanVleet)連續3場都維持手感火燙,連續兩場全隊最高分,三分球是比前一戰更重傷害的9投6中,除了持續為雙塔拉開空間,也開始針對勇士派上波斯特(Quinten Post)時,進行錯位傷害。
湯普森(Amen Thompson)持續聰明的活躍,揚長避短少投三分,積極衝刺無球與反擊,看到非巴特勒或格林就硬打,繼續扮演讓勇士顧此失彼,總是漏掉的那顆自由活棋。
而彷彿看透了勇士體能天賦的極限,火箭加碼推動體能優異的年輕鋒線上場奔跑,先發少掉的分數,替補上場的史密斯(Jabari Smith)與伊森(Tari Eason),雙雙4投3中補回來,一時間場上彷彿有3個湯普森在用體能施壓。不同的是,這兩位還能把握空檔投進三分。
當然,別忘了亞當斯(Steven Adams)的活躍。在經過小心實驗,確定勇士沒能耐把他打下去,而己方的區域聯防又足夠保護紐西蘭中鋒時,火箭讓亞當斯靠著「駭亞戰術」,罰進了生涯新高的9罰(全場17分),這也要拜他自己的越罰越有所賜。
「越駭他,投的越準」,最後彷彿變成柯爾總教練(Steve Kerr)親手Push亞當斯多練罰球。「駭亞戰術」得不償失,勇士只能放棄;而留他在場上越久的結果,除了已知的籃板鞏固,現在更多收穫了護框,本場高達3次阻攻。
火箭就算主力部分不如人意,第6戰還能幾乎全場領先的原因為何?正因為他們已然抓到勇士囿於陣容,在基本面難以改善的劣勢,且持續放大中。再讓我們複習一下原本既有的策略。
進攻端,森根除面對格林外無人能擋,而他又能傳球,迄今寫下大鳥柏德(Larry Bird)之後,季後賽第二位打出場均至少20分10籃板5助攻1.5抄截球員,搭配手感持續火燙的主控范弗利特,火箭一內一外將空間拉大,而對手Rotation面對專心當無球箭頭湯普森的壓倒性身體天賦,實無適當人手招架。
防守端,火箭持續以一眾年輕鋒線,對勇士小陣容佔盡體型與體能優勢、對柯瑞快速夾擊。更危險的警訊在於,火箭方已確認,必要時捉放對手某幾位球員空檔,他們也無法給予自己重創,反而更大膽於必要時採區域聯防,並持續優先包夾柯瑞。
在第五戰這些已確認奏效策略的基礎上,第六戰火箭進一步再擴大了幾項細部優勢。
1、主帥尤多卡(Ime Udoka)索性多多益善,不再只是湯普森與格林,讓所有年輕輪替,看到慢的、矮的就放膽去打,用體能強行輾壓,勇士小陣容的天平因此越加傾倒,錯位針對也讓波斯特上場的效果開始變差;更甚者,年輕球員的進化還是現在進行式,湯普森近幾場已逐漸熟用中距離來對付棘手防守者。
2、森根雖然打格林依舊不盡理想,但也越來越能判斷場上情勢,只要格林敢分心協防,讓他動起來打格林是守不住的,與此同時,只要對手非格林,他也會很聰明的直接從觀望策應轉強攻,打其他人都是超高把握度。
3、確認勇士投不死亞當斯與雙塔後,第六戰大幅提升亞當斯的上場時間,結果就是勇士不只搶不到籃板,也更不敢進攻籃框,進一步影響團隊切傳;同時間亞當斯甚至還在閃電包夾方面,靠著龐大身軀,與年輕手長的隊友們的配合發揮奇效,多次夾到柯瑞失誤丟球。在他克服「駭亞戰術」,而勇士依舊射不死雙塔陣後,已然變成金州軍團的夢靨。
4、火箭不只放空對手1、2人,尤其是格林,此戰甚至刻意在挑釁被放空的勇士球員多投,因為他們有信心這樣做利大於弊,最終只會讓自己搶下更多籃板,打出更多攻守轉換。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從勇士方面,根據數據,來分析現況的基本面,之於金州有多麼不利。
勇士方面:綠葉能不只是綠葉嗎?或者起碼提高效率?
勇士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面對策略明朗後的火箭,除了兩位巨星,完完全全被打出天賦體能的巨大差距,且顯然,柯爾已無法從現有的Rotation找到解方。
以第六戰來說,柯瑞與巴特勒實已鞠躬盡瘁。勇士就是純靠這兩位咬住比分,第二節一度有拉開分差之虞,結果柯瑞跳出來拿了11分,巴特勒先牛刀小試贊助6分,中場前拉回5分差。第三節巴特勒亦再次扮演如流川楓的角色,將體能留在下半場爆發,單節10分3助攻串起團隊,搭配柯瑞也同砍10分,勇士於該節得分取得領先,將分差再縮小至2分。
代價就是第四節兩人體力大幅衰退,兼之火箭加強對兩人的嚴防,最終僅分別得到3分(柯瑞7投中1,試圖力挽狂瀾的三分球5投中1)與5分(巴特勒5投盡墨,但努力製造罰球取分)。
柯瑞證實帶傷上陣,前三節這般消耗的影響肯定更大,別忘了巴特勒也還帶傷,兩人這般表現,還能苛責他們什麼?當關鍵第四節,全隊最高得分是三陣打最後垃圾時間的史班瑟(Pat Spencer)8分,兩大巨星之外隊友最多就是3分,勇士要怎麼贏球?
我們進一步看看柯瑞這場受到的防守壓力。柯瑞今天在Open(防守者在4-6呎間)狀態下是高效的8投4中,但超過6成出手,防守者都僅離他2-4呎之間,13投5中非戰之罪,火箭甚至還祭出「Box 1」來專門對付他。反之我們來看看柯瑞與巴特勒拼命吸怪,為隊友製造的空檔,成效如何?
Open情況下,柯瑞與巴特勒外的隊友共14投3中,扣掉格林3投2中,代表其他人僅11投1中,三分球柯瑞外所有隊友同樣只有慘烈11投1中。
我們進一步看大空檔(Wide Open,防守者在6呎外)的表現,全隊25投10中,三分球24投8中,也都只是差強人意。
以上數據能帶出的結論,只有一個:就算柯瑞與巴特勒不斷拉扯出空檔,就算勇士體系確實能傳導出空檔,但現在兩大巨星外的綠葉群,整體而言在火箭變陣後,仍無法有效把握空檔-尤其看看那又一場,精美的15投2中底角三分,最能見證戰術執行度之差。
要知道,打小球的勇士,比起高大的火箭,要贏就得靠外線,但火箭Open與Wide Open全場三分25投11中,反觀勇士算上柯瑞也才43投15中,比對手多了18次出手只多投進4顆,這要怎麼贏?
進一步分析細節,全場勇士突破最多的是巴特勒19次,約等於第2名到第4名加總,佔了全隊4成,代表在柯瑞被嚴加看管下,其他人能提供的切入已然不多。
但除去垃圾時間的史班瑟與桑托斯(Gui Santos),其他主要輪替切入18次換來什麼?6投0中0助攻。這又代表什麼:其他隊友沒能力或不敢切入,切入了也沒辦法取分,或者嘗試切入但出不了手。想想看巴特勒跟柯瑞多苦呀。
這兩戰甚至演變成「成也格林,敗也格林」,他在防守端當然居功厥偉,持續為森根帶來麻煩,但也正是因為他,亞當斯才能持續安心上場。格林連續3場都投進了第一顆三分球,第四戰連兩顆,以宣示不能放他投、放了會被懲罰的決心。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火箭一樣不鳥他繼續放,而格林也總會證明休士頓是對的,他不會再持續穩定進球了,甚至肉眼可見亞當斯已經刻意不守他了,全場他在Wide Open與Open情況下依舊僅6投3中,還只命中一記三分。是的,如大家所看到的,就算到第六戰休士頓幾乎對他在外線已形同棄守,格林依舊不怎麼敢投。
攤開勇士現有輪替,那你要怎麼對付雙塔?擺五小格林被放空,火箭守區域也投不死,籃板與二波得分被虐,小個子進攻端也打不回失分;擺兩大,一個格林不能投,還來第二個魯尼(Kevon Looney),想讓火箭防守針對得更開心嗎?
擺上波斯特?前幾場OK,他也有外線沒錯,但到第六戰火箭已開始找人錯位打點他了,很快柯爾又要考慮他的上場時間。
打到被逼進第七戰,我想勇士隊或勇士球迷,現在應該都會很想念,那個能跟柯瑞分站兩側拉開偌大空間的另一位浪花。問題現在的勇士就真的被打出體能天賦與Rotation的大問題,防守轉傳,勇士的攻防體系確實不能沒有格林,但現在有他進攻端就是四打五,就算這4人已含柯瑞與巴特勒,其他兩個綠葉現在怎麼換,近兩戰輸出看來就是不足,甚至連幫忙切入撕裂防線的人手都欠奉,防守端同樣在對面年輕肉體強攻升級下,越來越顯弱小。
環顧柯爾的Rotation,他真的只能繼續賭兩個條件同時出現:兩大巨星持續穩定輸出+綠葉群總會有一場群體爆骰,才有機會贏球。在基本戰術策略面上,他看來真的已束手無策。
第七戰除了繼續祈禱兩個條件同時爆發,柯爾僅有可能的奇兵變陣,就是派上庫明加(Jonathan Kuminga),只是撇開他高機率被繼續凍著不上場,若果用到這奇兵才贏球,不就是在證明柯爾長久被議論的使用方式確實有所失當?
筆者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個還不夠成熟,不時有傷害隊友之虞的雙面刃,必然仍值得擁有時間,問題是在那之前,柯爾時常被詬病,對於年輕新秀養成給予的機會不足。
勇士眼下窘境,最需要的是甚麼樣的幫助?一個能追上火箭一眾體能怪,還能幫忙突破防線的球員,而勇士陣中有沒有這樣條件的球員?還真的有,該員且在季賽早就證明過對付火箭堪用,只是系列賽已經被搞到他與球隊都有信心危機。
可就算驚險突破火箭,前面還有一樣主打年輕體能勁爆灰狼跟雷霆,或者鋒線充裕的金塊或快艇,庫明加上不了場,勇士能用以周旋的,來來去去還是只有格林跟巴特勒,是想靠兩老扛鋒線扛到奪冠?
就算不談庫明加,剩下陣容中身體與體能條件,最能跟得上火箭年輕體能怪,也確實是角色球員中近兩場提供最多火力奧援的,當屬穆迪(Moses Moody)。但除了投射跟第一線「POA大鎖」(Point of Attack意指看守主力得分點的人),其他方面他也仍欠火侯,如果前兩年他能得到更大量磨練,現在是不是更能派得上用場,更能扮演好稱職的第三得分手呢?
這些問題,大概也只能待本季季後賽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只是眼前仍有第七戰如何突圍的大哉問,需要解答。
奇兵本來就不是勝利保證,特別是還沒練好、主帥本來就沒信心使用的奇兵;但倘若不出奇兵,嘗試破壞雙方現有基本面的失衡,那麼就真的只能孤注一擲,將勝利賭在球隊從主將到角色球員,個個第七戰手感覺醒,綠葉們尤其突然一身是膽;抑或者,對手集體當機、突然想起自己只是一群季後賽嫩咖而怯戰失常。
無論前者或後者,某程度,這些都叫等待奇蹟。
究竟第七戰,我們能不能再盼金州奇蹟乍現,兩位季後賽老經驗巨星,再現英雄時刻?而柯爾3勝1敗後高達91%勝率,加上歷史僅13次1比3後逆轉晉級的高難度背書。
不過是的,柯爾時期的勇士,本身就是那「13之1」,唯一落敗正是史上有名的73勝總亞軍),能不能加持勇士,擋下眼前火箭大逆轉的氣勢?
明天,我們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