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傷勢投下巨大變數 勇士火箭G3三大觀戰重點

2025-04-26 18:32聯合新聞網 / monmo

柯瑞遭受夾擊。 法新社
柯瑞遭受夾擊。 法新社

勇士火箭第3戰,回到舊金山大通中心主場,金州軍團本可帶著至少攻破一場客場的喜悅,準備進一步擴大領先,但巴特勒(Jimmy Butler)的傷情,實為整個系列賽投下不可知的變數,為各位整理第3戰的賽前3大觀戰重點。

巴特勒是否上場?

無庸置疑,這是球迷們最關注的一點,無論兩隊會做甚麼改變,有沒有能健康上場的巴特勒,都會變成兩回事,一如總教練柯爾(Steve Kerr)所說「如果巴特勒缺陣,我們就必須重新考慮一切,比如輪換、誰先發、最佳組合等等」。

根據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猶幸止於臀肌深層挫傷,沒有更嚴重的結構性傷害,且根據第二戰賽後場邊目擊,兩小時後當巴特勒離開賽場,已沒有那麼嚴重的跛行情況。更能讓勇士球迷樂觀的還有,來自曾經類似傷勢者的證言:柯瑞(Stephen Curry)說到,上次他的相似挫傷,最終是一種疼痛的耐受程度課題,而如果嚴重程度止於此,柯瑞認為這是最終可以克服,有機會上場的傷勢,從現有資訊,巴特勒確實也傾向於第3戰出場。

當然,這都不代表巴特勒就適合也肯定會在第3場復出,這始終仍是需要時間復原的傷勢,類似傷情過來人的柯瑞缺席了兩場,庫明加(Jonathan Kuminga)亦休息了一場,巴特勒自己於2021年也曾有過類似遭遇,當時他足足缺席了4場。

巴特勒能否回歸牽動甚廣。 法新社
巴特勒能否回歸牽動甚廣。 法新社

消息是,就算需要缺席,「士官長」也大有機會於系列賽尚未底定前回歸,與其帶傷而狀況不佳強行登場,以柯爾過去的作風,不無可能在還有一場攻破客場優勢情況下,選擇賭上戰線延長的風險,將巴特勒恢復更好狀態擺在第一順位而讓他休兵。這部分,就讓我們靜待周日答案揭曉了。

勇士需要另外一個人

無論巴特勒上不上場,勇士都需要做好更充足準備。能上當然好,但在火箭變招後,金州軍本來就需要更多人跳出,在進攻端支援柯瑞與巴特勒兩大主將。

本季與火箭7次交手,勇士已有5場未達100分;倘若巴特勒不能上,勇士更需要另外一個能幫柯瑞分憂解勞、頂替巴特勒的進攻發動機,尤其在持球往禁區突破,幫忙吸引防守方面,不能讓柯瑞再次陷入孤立無援。

根據ESPN的資料,巴特勒下場後,柯瑞於第二戰的每一次出手,平均都有1.6人看在防,火箭內部甚至有這樣的口號「任何人都可以,除了柯瑞」。總教練尤多卡賽後更直率地說:「我們對柯瑞採取了攻擊性方式、追趕他,試圖讓別人打敗我們」。

休士頓的如意算盤,正如筆者前篇「巴特勒重摔成系列賽變數 勇士如何應對「火箭雙人舞」」所述,認為只要鎖死柯瑞,其他彷彿都在能概括承受的傷害範圍內。而他們絕對有必要如此忌憚柯瑞,休士頓隊史上面對柯瑞,讓他砍至少30分以上,戰績是慘烈的2勝16負,包括首戰的31分,這位史上最佳射手,迄今且在得分至少25分的雙方對戰中,完成12連勝。

也因此,恐怕沒有多少球隊,比他們更理解這位30號球員有多危險,這也造成火箭近兩戰前仆後繼、柯瑞口中「他們想用身體優勢霸凌我們」,刻意下達高強度身體接觸軍令的防守策略,且理所當然在巴特勒退場後,更集中資源與精力於伺候柯瑞。

波傑姆斯基(左)和希爾德。 法新社
波傑姆斯基(左)和希爾德。 法新社

寄望馬上跳出另一個人,撐起巴特勒帶來的創造力,著實天真,但勇士絕對仍需要其他人的挺身而出,以減輕柯瑞的進攻負擔,並且讓他可以安心下場喘口氣。

在這方面,如果能健康出戰,波傑姆斯基(Brandin Podziemski)肯定是最合理的人選,這位二年級生,於第2戰亦飽受食物中毒之苦,表現掙扎。另一位最可能的人選,自然就是外界矚目的庫明加。

上一戰在巴特勒受傷後,柯爾終於不得不派他上場,惜近26分鐘僅12投4中得到11分,未能幫助球隊改變戰局。場上的他顯而易見的還未進入狀況,許多球迷因此認為這就是柯爾冰凍他的充分理由。的確他時有犯錯,但正如庫明加自己都沒想到會上場,又怎能苛求一位已10天未進輪替球員,馬上使命必達,率隊逆轉?

庫明加等待完成自我救贖。 美聯社
庫明加等待完成自我救贖。 美聯社

但他的體能、天賦與能力就擺在那。的確勇士也可以繼續期待其他角色球員,能繼續繳出如史班瑟(Pat Spencer)於第二戰般,稱職的綠葉發揮,但面對火箭強大的防守,他們能做的始終只是支援,難以改變格局,更難以鬆動火箭封鎖柯瑞的策略。

反觀庫明加,儘管已被擱置許久,第2戰他的5次突破,仍僅次於柯瑞的7次,是的,他這5次突破後的5次出手都未命中,但柯瑞7次突破也才僅三次出手,同樣0命中,這般冰冷手感,對一位久未上場的球員,又是否需要很意外?但如果他能連續第二場,得到足夠的適應時間呢?

早前已提過,庫明加在例行賽4次對戰火箭,場均21.3分6.8籃板,投籃命中率高達50.8%,三分命中率42.1%,數據絕佳,尤其擅長攻擊籃框。

第2戰的勇士,正飽受內線進攻效率低落之苦,僅僅30投14中,5英呎內甚至21投僅12中,他們迫切需要同時擁有速度與力量的球員帶來衝擊,而這原本就是庫明加被賦予的角色,只是在巴特勒來到後被取代,但現在,勇士再次需要這樣的他,以為巴特勒的傷缺或狀況不佳,提供進攻端的保險備案。

防守端亦然。前兩戰勇士始終無法解決籃板問題,讓火箭在籃板爭奪上多出30 顆,並且大量化成二波進攻得分,加上對手第二戰更多使用森根(Alperen Sengun)與格林(Jalen Green)擋拆。

外界多所認同,勇士應該延續首戰成功的區域防守, 但需要微調,在可能失去協防判斷最佳也最硬之一的巴特勒後,球隊必須派上更高大陣容,這點在第2戰我們已看到;同時間,勇士也被建議該改採「」 防守,以利鞏固籃板,而放眼勇士陣容,最能同時滿足這兩種需求:高大、高機動力,且具備防空威嚇條件者,無疑正是高側翼的庫明加。

當然,我們仍需正視,庫明加就是兼具「雙面刃」性質,才會落入現在的上場時間窘境,一如老大哥柯瑞被問到,如果小老弟再次被派上場有何期望時,他的回答是「對他來說,挑戰一直都是要能『看清局勢』」:能否了解場上的強度,努力於防守端站到正確的位置,然後在機會到來時積極進攻。

柯瑞迄今上場77分鐘,僅僅得到6次罰球。 美聯社
柯瑞迄今上場77分鐘,僅僅得到6次罰球。 美聯社

究竟庫明加能否完成自我救贖,就看機會能不能再次來到,以及自己的把握度了!

比賽的尺度是否帶來改變?

火箭前兩戰,憑藉極為難受的高強度防守,讓勇士陷入苦戰,總教練尤多卡(Ime Udoka)場邊一席話「繼續身體對抗。別擔心,他們不會吹哨的」,更於賽後引發熱議,彷彿他早已知道尺度會寬鬆,可以這般打球。

無論如何,至少我們能確認一點,這組系列賽真的相當激烈,包括前球星卡森斯與灰狼主帥芬奇(Chris Finch)等眾多球界人士,都覺得到了快要開打的程度,也確實第二戰較首戰,雙方一口氣增加了多達6次技術犯規。

但饒是如此,第二戰火箭於自家主場,仍一度於早期就陷入犯規麻煩,湯普森(Amen Thompson)於第一節就身揹3犯,讓他長期間得坐在板凳;布魯克斯(Dillon Brooks)與森根也各擁4犯,前者整個第二節也幾乎都甘坐板凳。

的確,這在前兩戰成功向勇士宣示防守端絕不讓易與的強烈決心,亦順利壓制了勇士的命中率,但,倘若第3戰尺度大改,他們不再享有能這般恣意進行身體對抗的權利,戰況會如何轉變?

更要知道的是,接下來兩場,是勇士握有主場優勢,而系列賽中,柯瑞迄今上場77分鐘,僅僅得到6次罰球。不必到主場偏袒的程度,光是主場吹判尺度一致但趨嚴,都足以大幅改變比賽面貌,遑論真的給主場球隊一點甜頭,更且火箭球員們在士氣與表現方面,還都相當仰賴防守端的成功。

格林全力捍衛禁區。 美聯社
格林全力捍衛禁區。 美聯社

火箭在第3戰,尤其需要提防防守端的格林(Draymond Green)。上一場他不僅以159次季後賽出賽締造勇士隊史新高,也在季後賽抄截榜上殺進前20,卻在紀錄夜輸球。兩戰之間,還又多了一件讓他更惱火的事情,原本自信滿滿可以奪回年度最佳防守球員,最終卻只排名第3,他肯定更渴望於第三戰,向全聯盟與世人證明「我才是正港的DPOY」。

尺度可能的變化+來勢洶洶的格林,又會為第三戰帶來怎樣的變數呢?

NBA季後賽 NBA專欄 勇士 Jimmy Butler Stephen Curry

延伸閱讀

NBA/波特左肩傷影響發揮 金塊陣容深度備受考驗

NBA/湖人系列賽1比2落後難翻身 里夫斯:內部氣氛還是很好

NBA/湖人失誤比灰狼多一倍 瑞迪克:季後賽這樣很難贏球

NBA/唐西奇整個下午都在吐 湖人隊友:以為他下半場回不來

A- 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