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賽制仍流於負評不斷 尋找明星賽實質意義成NBA大難題

2025-02-17 18:27聯合新聞網 / monmo

明星賽改了新賽制,但球員實際比賽時間卻遠低於48分鐘。 美聯社
明星賽改了新賽制,但球員實際比賽時間卻遠低於48分鐘。 美聯社

今年的全明星賽甫結束,為挽救收視率的新賽制立刻引發大量批評。有份登上TNT直播節目的格林(Draymond Green),率先毫不客氣的痛批,並給了聯盟「0分」;眾多球員提出建言,網路上更是撻伐不斷,彙整各方的說法與批判,同時間也讓我們一同思考,明星賽的本質與未來。

這一次的全明星賽,廢除了兩隊對抗的長久傳統,轉而採用錦標賽形式。先於美國時間上週五進行新秀對抗賽,包含G聯盟聯隊在內的四隊,將廝殺出一隊勝利者晉級,於正賽日再與其他三隊全明星,展開一趟共3場、先得40分者獲勝的單淘汰錦標賽,決勝出最後贏家。

柯瑞拿下生涯第2次明星賽MVP也顯得有些刻意。  路透社
柯瑞拿下生涯第2次明星賽MVP也顯得有些刻意。 路透社

首先發難格林的批評,正是衝著賽制而來,認為當年他們如此辛苦才能入選全明星,在光榮的正賽日登場,現在區區新秀球員(甚至原本有可能是G聯盟球員)就能登場?「這就好比讓奧運代表隊去對抗U19國家隊」,格林如此說道。

他也同步批評更新的賽制,每場只要得40分就結束,這對於場上認真比賽的球員並不公平,因為他們失去了追逐過去前輩球星48分鐘全明星賽紀錄的可能性,總結他因此給了本屆全明星賽,最徹底貶低的「0分」。

因為新賽制讓進聯盟還不到1年的菜鳥輕易登上明星賽,也引來部分批評。圖為湖人新秀肯奈特 路透社
因為新賽制讓進聯盟還不到1年的菜鳥輕易登上明星賽,也引來部分批評。圖為湖人新秀肯奈特 路透社

撇開這位勇士老將對新秀流於情緒化的貶謫,他對於賽制大改動,與過去的光榮傳統無法連結,且犧牲掉傳承懷舊的觀點,確有其道理。公鹿隊里拉德(Damian Lillard)倒是沒有反彈賽制,但提出另一個類似,但比較有意義的組隊替代方案:「全明星遺珠陣容」。

除了避免新秀登場資格爭議,里拉德的著眼點應該也在於透過遺珠們不服氣的內在動機,看看能否激發場上更強烈的競爭意識。

今年明星賽做出新的變革,但整體流程仍有不少負評。 美聯社
今年明星賽做出新的變革,但整體流程仍有不少負評。 美聯社

但與此同時,在「比賽強度」方面,這也是今年聯盟更改賽制的主因,期望透過錦標賽刺激場上球員認真程度,里拉德倒是給予一定肯定,他表示今年的競爭較往年好;這一點杜蘭特(Kevin Durant)亦表認同「我認為今晚的表現很出色,比以前好多了」。

讓本屆賽事負評如潮的癥結,也許並不在賽制本身,而是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先得40分制,是否造成比賽時間過短,有調整獲勝門檻的必要?事實上根據統計,三場錦標賽分別只打了10:07、12:54與10:40,累積居然還不到48分鐘(僅僅33分41秒),這導致三場比賽雙方可能才剛進入狀況,每人也沒有多少上場時間與球權,比賽就要結束了。

如何賦予明星賽意義、強化競爭意識,成了聯盟重要課題。 路透社
如何賦予明星賽意義、強化競爭意識,成了聯盟重要課題。 路透社

球賽強度是一回事,但這樣的時長,可能連原本競爭不足但仍有極高可看度的秀味時間,也受到壓縮。以最終戰來說,確實除了柯瑞(Stephen Curry)的「Logo Shot」、溫班亞瑪(Victor Wembanyama)的阻攻秀,以及厄文(Kyrie Irving)與溫班亞馬的單挑外,確實缺乏亮點。

正當全場都在期待地主柯瑞親手終結比賽之際,最後一擊居然是由泰托姆(Jayson Tatum)一個平平無奇上籃劃下句點,且還拿到全隊最高15分,就連主辦勇士的柯瑞「第二座明星賽MVP」劇本都顯得有點地主優勢。

國際隊在決賽一開始就大幅落後,連帶也讓比賽逐漸流於形式。 法新社
國際隊在決賽一開始就大幅落後,連帶也讓比賽逐漸流於形式。 法新社

另一方面,倘若比賽一開始就被拉開分差,後續就顯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錦標賽本身在前兩場預賽都還好,最後一場評價卻突然引發崩盤的原因。

比賽時間不足,整個全明星正賽卻仍然相當冗長,因為中間穿插著長達2小時26分鐘的各種商業活動與插科打渾。

凱文哈特的玩笑評價兩極,還被吐槽比明星賽MVP柯瑞露臉更久,完全模糊了籃球焦點。 路透社
凱文哈特的玩笑評價兩極,還被吐槽比明星賽MVP柯瑞露臉更久,完全模糊了籃球焦點。 路透社

凱文哈特(Kevin Hart)的玩笑評價兩極,但無論如何他露面的時間都被吐槽比最後的明星賽MVP柯瑞還長,完全模糊了籃球焦點;知名散財童子型Youtuber「Mr.Beast」與里拉德尷尬的「中場三分10萬獎金」活動,也招致銅臭味濃厚、過度商業的批評。

「中場三分10萬獎金」活動被批評銅臭味濃厚、過度商業。 法新社
「中場三分10萬獎金」活動被批評銅臭味濃厚、過度商業。 法新社

另外作為TNT最後一次播報全明星賽的紀念活動,TNT主播群於決賽中場冗長到更勝比賽時間的搞笑脫口秀,更是喧賓奪主,不僅有損正賽的嚴肅性,甚至影響到決賽選手們的節奏。

不僅多名選手表達對比賽不斷被切割打斷的不適應,塞爾蒂克的布朗(Jaylen Brown)更直言,「如果你想讓球員們打球,打得更具對抗性、更努力,那麼以這樣的方式停下來,並不是理想的選擇」。

「TNT天團」脫口秀顯得過於喧賓奪主。 路透社
「TNT天團」脫口秀顯得過於喧賓奪主。 路透社

雖然我們能理解在這個流量與娛樂的世代,聯盟想藉由加入更多人氣網紅與綜藝,吸引更多眼球,但這次失序的佔比,確有必要深刻檢討;如果能減少這些瑣碎且浪費時間的無謂干擾,再適度調整勝分、比賽長度與選隊機制,或許新賽制還是有望為日漸無趣的全明星賽,打開另一扇窗。

但最終,也許賽制仍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場外如何賦予其他球員與教練團認真競爭的動機與渴望?決賽「俠客隊」早早拉開11比0領先優勢,但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的國際隊從未喊暫停,也沒有什麼針對求勝的調度。

杜蘭特與柯瑞再次合體。 美聯社
杜蘭特與柯瑞再次合體。 美聯社

預賽展現驚人身高優勢,坐擁溫班亞瑪、約柯奇(Nikola Jokic)與唐斯(Karl-Anthony Towns)的國際隊,到了決賽亦彷彿識趣般地,想將勝利留給地主柯瑞在陣的「俠客隊」,給人一種自廢籃下優勢的刻意感,進一步讓比賽變得難看,也拖累前兩場本來還不錯的改制比賽內容印象。

更甚者,我們甚至能探討,儘管部分球員給予肯定,但真的是因為新賽制為比賽帶來競爭性的提升嗎?就筆者實際觀賽感想,兩場預賽中,溫班亞瑪認真打球、認真封蓋帶來的對手反撲,以及球星們終究不想輸給新秀,這種有人帶頭玩真的,再加上一點面子因素,才是讓前兩戰稍微較往年好看的深層原因。

字母哥因傷未出賽,也對明星賽提出一些建言。 美聯社
字母哥因傷未出賽,也對明星賽提出一些建言。 美聯社

可到了最終戰認真打的動力下滑,未先發的溫班亞馬也難以隻手逆轉狂瀾,球賽再度流於大量三分與僅止於路障般的防守,當然回歸難看。

就聯盟立場,也絕不能只將比賽精采度,賭在球員方主觀的認真與否上,所以最後還是要繞回老話題:怎麼創造誘因?要說獎金,本屆總額已達180萬美元,2025年最終贏家每人12.5萬美元,2017年僅5萬美元,但對各隊主將們來說,這九牛一毛,似乎仍不足以打動。

柯瑞身為地主球星也如願留下MVP。 路透社
柯瑞身為地主球星也如願留下MVP。 路透社

里拉德提議恢復東西區制,勝者拿走總冠軍主場優勢,可弱隊的球星,仍然沒有為分區強隊的季後賽利益,拼命打球的理由;安戴托昆波則建言藉由美國VS國際隊的國家顏面之爭,帶動熱度,但今年之後這還是得打上個大大問號,本屆決賽國際隊仍明顯不欲動用壓倒性的禁區優勢擊潰美國,那麼從40分錦標賽制回到48分鐘的兩隊決勝,真的就能強化想扳倒美國隊的渴望?

各種建議與提案層出不窮,但迄今看來仍沒有必勝法,只能依舊採取多面向優化調整的總體路線,看看能不能拼湊出一個更佳方案,這也讓多數人都悲觀的預期,明年此時還是會再一次複製「檢討明星賽」的輪迴。

NBA總裁席佛積極修改賽制以因應潮流,但明星賽本質問題依然是難解的存在。 法新社
NBA總裁席佛積極修改賽制以因應潮流,但明星賽本質問題依然是難解的存在。 法新社

可除非毅然廢止,聯盟終究還是得繼續集思廣益,活化賽事,畢竟這場年度大拜拜,依舊是商機之所繫,許多球員生涯光環加分之所在,聊仍勝於無,就算醜也還是比沒有的好,不是嗎?

詹姆斯因傷生涯首次退出明星賽。 路透社
詹姆斯因傷生涯首次退出明星賽。 路透社

NBA專欄 NBA 明星賽

延伸閱讀

NBA/6年來首度進NBA球場 林書豪:不再有不甘或遺憾

NBA/2025明星賽新制觀眾不買單 收視率史上第2低

揭露交易內幕!湖人未來10年基石到手 迎唐西奇衝冠利多

騎士補強側翼直指衛冕軍 老鷹清理合約換取未來空間

A- 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