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蒂克攻守武器庫太豐富 獨行俠反擊希望在哪?

2024-06-12 21:38聯合新聞網 / monmo

兵多將廣的優勢讓綠衫軍奪冠呼聲大增。 法新社
兵多將廣的優勢讓綠衫軍奪冠呼聲大增。 法新社

塞爾蒂克與獨行俠總冠軍第二戰,比賽更趨白熱化,雙方皆成功迫使對方必須變陣,綠衫軍卻依舊更勝一籌,攻守兩端皆再次破解,順利鞏固主場二連勝,下一戰返回主場的達拉斯,能否帶來一些新氣象?繼續我們的賽後分析&賽前展望!

獨行俠的進攻反擊,塞爾蒂克的變陣決心

記取首戰綠衫軍給予的防守教訓,主帥基德(Jason Kidd)第二戰在進攻端,做了徹底的思維改變,關鍵就在曾說過那句值得玩味的話:「他們不會讓唐西奇(Luka Doncic)吊高,也不會給出底角三分,所以這是二對二的比賽,我們必須利用這一點」。

此戰基德的進攻思維轉變地很粗暴,但也很直觀:「如果對方要堅持一對一或玩二對二,那我就讓我的場上最佳球員,直接專注打爆你」。

是的,很微妙的是,雖然基德同樣也說過前一場太黏球,球的傳導不夠,此戰獨行俠在傳球次數雖然仍不算多,但整體成效確實遠較首戰更佳,但這不代表球隊就會減少單打;事實上這一戰獨行俠的單打得分高於平均水準,真正改變的是球員持球進攻的果決程度,尤其是唐西奇的角色改變,在綠衫軍仍採單防為主的前半段,徹底從一個Playmaker切換成Finisher 並且完全打爆了對手。

這邊特別有趣的是,或許是類似對抗灰狼將戈貝爾(Rudy Gobert)拉出的思維,本戰唐西奇多所主動挑泰托姆(Jayson Tatum)放單,直接把麻煩的協防者抓出來,而不若首戰主要挑長人點名,第一節尤其讓後者吃了不少苦頭,還賠上犯規。首節他就7投5中砍下13分,上半場13投9中23分。

懷特的關鍵火鍋。 路透社
懷特的關鍵火鍋。 路透社

除此之外,也如筆者預測,達拉斯更多「2 VS 2」思維,你塞爾蒂克用側翼如泰托姆)或後衛預先換防長人,避免被唐西奇打錯位,那我乾脆就讓葛佛(Daniel Gafford)大打小,加上後面迫使綠衫軍不得不協防包夾,「2 VS 2」又有空檔傳給掩護者。

獨行俠本戰在低位與Roller得分,也都高於一般水準,低位甚至是遠超(此戰團隊10分,季後賽場均2.4分),葛佛對位泰托姆並且漂亮地打了個6投4中8分,簡單說基德漂亮地透過唐西奇的卓越能力+大個子錯位,拆解了塞爾蒂克透過換防「1 VS 1」或「2 VS 2」就想壓制住達拉斯檔拆的如意算盤。

但面對開無雙的唐西奇,馬祖拉也不是鐵板一塊,一切以贏球至上。季後賽幾乎堅持換防,講求嚴謹的包夾紀律,尤其甚少採用閃電夾擊的綠衫軍,在此戰就為對手王牌,獻上最大的防守變陣禮遇。

從單防,到帶區域聯防的協防,再到包夾,團隊逐步加強防守密度,卻仍一一被唐西奇靠個人能力(塞爾蒂克先發五虎+波爾辛吉斯,此戰對位防守唐西奇合共被18投12中)與開始有機會的檔拆吊高空檔破陣(注意力都在唐西奇身上,第三節因此能傳出6助攻),最終,逼使綠衫軍也放棄了原本的驕傲,端出了Blitz閃電夾擊!

使用Blitz的風險,就是必須承受角色球員的空檔投射,但這一戰的唐西奇值得綠衫軍這麼賭一把,寧願讓他回到傳球手,把勝負交給隊友,也不能再讓他恣意進攻-承認無法擊敗身為得分手的對手王牌。

猶幸僅管平常少用,陣中一票經驗豐富的防守強者,同樣能把Blitz+輪轉防守執行的井然有序,第四節唐西奇面對壓制他個人得分最有效率的防守方式,加上體力的急遽消耗,最終僅6投1中拿下5分,不斷地陷入得Tough Shot的難題,偏偏就算做出空檔,隊友也還真的就不夠給力,最後縱有零星火花,也難以成功反撲。

即使泰托姆(右)和布朗表現欠佳,球隊其他人依然能挺身而出。 法新社
即使泰托姆(右)和布朗表現欠佳,球隊其他人依然能挺身而出。 法新社

獨行俠的防守加強,塞爾蒂克的豐富武器庫

第二戰獨行俠同樣優化的還有防守,一度也報以成功,但最終還是讓塞爾蒂克以多才多藝的陣容與武器庫,徹底改換打法,再度強行破解。

一部分或許來自球員手感真的不佳,特別是前三節的懷特(Derrick White),但整體而言筆者更認為要給予獨行俠防守上的肯定。

較諸首戰,獨行俠第二戰首節防守就上了更高的身體強度與輪轉積極度,寧願放切也不放投,努力撲防三分,直接壓制了上一戰綠衫軍摧毀達拉斯的猛烈三分砲火,不只準頭,甚至連出手機會都較首戰大減,球員因此陷入強行出手泥沼,加上唐西奇頻頻進球沒有攻守轉換可打,找不到場上節奏與速度,首節因此一度陷入落後。

但沒關係,從外而內這條路行不通,那就趁著達拉斯被迫拉開防守圈+區域防守,攻勢改為由內向外,先是開始投中距離,而後以雙鋒為首快速切入強攻(同時間也更積極提速打轉換,雙方全場得分27:17),吸引對手區域聯防上來後,再透過耐心傳導找出空檔。

所以我們看到綠衫軍大幅增加的突破嘗試(前一場43次,此戰66次),尤以兩大前鋒為首(泰托姆+布朗合共52次突破),突破也只是起手式,同步變陣的還有增加的空切比例,以及隊友們做好空檔接球投射的準備。簡單說,就是打出另一種面貌,且更彼此連線的團隊籃球。

結果就是此戰塞爾蒂克的38次投籃命中,高達29次來自助攻(季後賽最高76.3%助攻率),其中切入突破創造出19次三分球出手(達拉斯僅5次),團隊靠Catch & Shoot拿下28分(達拉斯僅9分),定點投射則合共33分(高於一般水準,達拉斯僅7分),Cut得分亦遠高於一般水準。

布朗展現爭奪FMVP的氣勢。 路透社
布朗展現爭奪FMVP的氣勢。 路透社

最具體的典範莫過於堪稱本戰MVP的哈勒戴(Jrue Holiday),攻下全隊最高26分,11次各種出手,包含:8次上籃、兩記3分與一次灌籃,全部來自於隊友助攻。這也幫助他成為追蹤失誤以來NBA史上首位總冠軍戰25+得分10+籃板75%+命中率且0失誤球員!

正如馬祖拉(Joe Mazzulla)所說「這是最重要的,就是抓住防守端給你的機會,無論是上籃還是三分」。

而當前三節三分僅29投5中的塞爾蒂克,終於耐心傳導等到對手的體能難以繼續支撐同等強度防守,第四節三分回到9投4中水準,就很難輸球了。

在大體之下,所有球員的分工之細膩與手段豐富,也很值得稱讚。塞爾蒂克繼續貫徹有機會就找唐西奇針對的方針,持續逼迫他蠟燭兩頭燒。

基德不是沒有出招,一度寧願讓長人上三分線跑區域輪轉守第一線,也要把唐西奇與厄文保護在防守強度較低的兩側底角,但塞爾蒂克實在太多武器了,既可以讓波爾辛吉斯打兩側錯位Post,又或者針對兩人身材(前者)、速度與體能(後者)的協防缺陷,更積極打空切配合或切傳分球,一樣能把兩者打成防守弱點。

整支團隊都有分球意識,無疑是這套團隊進攻的基礎,先發五人與普里查德(Payton Pritchard)此戰都繳出2+以上的助攻,但此戰為人最津津樂道的,無疑還是泰托姆。

此戰繳出本季季後賽最高12助攻(布朗亦奧援了7次,生涯季後賽新高),第二節就送出其中7次,成為1998年史塔克頓(John Stockton)以來,總冠軍戰單節最高助攻,而當他助攻超過10次時,自2021-22賽季以來已經9連勝!

這也讓他儘管是全場最被達拉斯嚴防包夾的對手,命中率是又一場低迷的22投6中,卻能毋須憑藉高得分,也能以長足進步的傳導分球,用不同方式影響比賽-遑論在其他苦工:掩護、籃板與防守般的貢獻,本戰僅差一籃板大三元,當球隊改行閃電夾擊,長人必須跑到三分線上時,就由他與哈勒戴為球隊鞏固籃板。

但這些的前提,說出了就是綠衫軍一字排開的堅強菁英陣容。前三輪的功臣或許是泰托姆與布朗(Jaylen Brown),前一戰是波爾辛吉斯(Kristaps Porzingis),這一戰是哈勒戴,第四節還有懷特攻守兩端的活躍。

當泰托姆持球被圍困時,哈勒戴大量跑無球,波爾辛吉斯的跳投則成為硬解防守的壓箱寶,布朗則是持續在攻守兩端強勢輸出,此戰哈勒戴(26)、布朗(21)、泰托姆(18)和懷特(18),得分均超過18+,是2000 年以來第六支在總決賽中繳出此成績的球隊,也無怪乎泰托姆可以這麼奢侈的表示,得分並不是他最需要擔心的問題了(總冠軍戰場均得分第4,助攻第1)。

厄文(左)面對前東家已經苦吞12連敗。 路透通訊社
厄文(左)面對前東家已經苦吞12連敗。 路透通訊社

達拉斯的第三戰,希望在哪裡

雖然做的明顯比第一戰好很多,但還不夠好,達拉斯基本上遇到的依舊是老問題「隊友在哪裡?」。這不僅直接影響了團隊進攻的成效,塞爾蒂克絕非巨星就能打敗的球隊,同樣攸關球隊防守會不會因此在後半段,繼續出現不設防的大洞。

第二戰賽後,唐西奇主動扛責,表示自己罰球太差(8投4中),失誤太多(8次),導致球隊輸球,這些或許也是事實(團隊罰球失投8分,最終輸7分),卻也令人難以苛責,因為他已經為球隊付出太多-原本的膝傷與踝傷。

第一戰後新增胸部挫傷,他仍然拿下本季季後賽第7次大三元,與1967年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並列史上第二,也是生涯季後賽第10次,名列史上第六。但當他半場僅13投就攻下23分,其他隊友卻僅拿下28分,球隊且還落後3分,實在很難把責任歸咎於他。

第二戰達拉斯的防守雖然策略仍算被攻破,倘若並非單純綠衫軍手感不好,系列賽該已足矣,但團隊火力缺乏奧援的問題,持續成為獨行俠的夢靨,前兩戰都未破百,場均93.5分較進入總冠軍賽前大跌14.4分(107.9分),團隊命中率亦僅44.5%,三分是更慘烈的24.5%。

球隊當然有注意到支援不足的問題:第二戰球隊的傳導助攻效率確實提高,厄文(Kyrie Irving)的進攻欲望更強,包括華盛頓(P.J. Washington)、哈迪(Jaden Hardy)、瓊斯(Derrick Jones Jr.)也都增加突破次數,有意識到需要幫唐西奇更加分憂解勞。

基德也進一步減少王牌負責帶球過半場的負擔,還多佈置了Off Screen的無球打法,幫唐西奇擺脫防守。但整體而言,只有華盛頓與葛佛算是真的有跳出來,其他人尤其是空檔投射方面,近況實在還是太糟。

首先是仍在患得患失的厄文,此戰進攻更具侵略性,唯對手真的對他也了解,系列賽兩戰78分鐘僅得到28分3助攻5籃板,此戰上半場10投5中,下半場又是接近隱形的8投2中,這不是能贏球的球隊二把手。

哈勒戴瞄準生涯第二冠。 路透社
哈勒戴瞄準生涯第二冠。 路透社

空檔投射方面,的確塞爾蒂克大幅壓制了出手機會,總冠軍戰前達拉斯的Wide Open與Open三分比例佔了35.4%,這兩戰僅28.6%,偏偏機會就減少了,命中率還更加不振,綠衫軍此戰就已經夠不準了,無奈唐西奇之外其他隊友的Wide Open與Open三分,合共15投僅1中。

可以再往上翻閱達拉斯同樣悲慘的Catch & Shoot與定點投射(季後賽場均27.6分,此戰僅7分)數據,代表球傳出去隊友是投不進的,這正是為什麼綠衫軍最後逼迫唐西奇成為傳球者後,可以高奏凱歌的原因!

我們可以再看看最能評估唐西奇打擋拆成效的兩個因素:高拋灌籃在綠軍開始包夾情況下,略有起色,但底角三分還是被封鎖到僅有5次投射機會,卻只有1中,也無怪乎閃電夾擊大成功。

放眼第三戰,獨行俠回到主場通常狀況會較佳,他們需要厄文真正的挺身而,數據顯示他很能打懷特,但對於哈勒戴與泰托姆幾乎是一籌莫展,是不是能對此做些戰術設計,以及更多勇於持球進攻的勇者。或許小哈德威(Tim Hardaway Jr.)會因此得到更多時間,當然,更重要的是一眾綠葉們三分手感的回歸,與球星貢獻間的平衡。

防守端囿於人手,問題就擺在那:厄文的身材,唐西奇的體能與消耗,葛佛的輪轉速度,但還是有優化空間。

就筆者而言,首先是區域聯防守下第一波後的輪轉意識,實在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當然跟疲累也有關,但更常見的是,獨行俠球員彷彿只做好守下第一拍的準備,倘若對手將球傳出,展開第二回合攻勢,球員們彷彿就已失去了再輪轉的意識與準備,也無怪乎第四節綠衫軍的三分整個活了起來,這部分已不單單是體能問題了。

其次,就是盡可能繼續透過進攻端的支援,幫忙分攤唐西奇的體能消耗(特別他還帶傷,可能還得注射止痛藥),連續兩場越近尾聲,越頻繁會看見腳步定住不動放棄補位,或者輕鬆被過人的陣中王牌,持續地被針對打點,持續地被當得分提款機傷害球隊(第二戰被13次切入過人,過去10年季後賽最多,第四戰基本上只防投不防切)。

但這一切始於進攻的過度消耗,且看第三戰能否保護的更好。除此之外,根據前兩戰數據,華盛頓守布朗、瓊斯守泰托姆是最佳選擇,能否給基德在佈陣上另外一些啟發,也值得關注。

最後,兩個可能的X-Factor。第二戰傳出傷情的波爾辛吉斯,雖非該場傷勢所引起,賽後真的被列為出戰成疑;儘管以現有資訊,他上場的機會相當樂觀,但哪怕只是影響行動力,都有可能改變整個戰局,就前兩戰觀之,少了他的綠衫軍真的足以讓兩場勝利起懸念(全隊正負值最高)。

唐西奇仍有待隊友們支援相助。 路透通訊社
唐西奇仍有待隊友們支援相助。 路透通訊社

不過更值得關注與期待的,是達拉斯自己的球員:克萊柏(Maxi Kleber)能否再次化身奇兵。以其身高與對抗性,若果他能成為輪值可用之兵,對於獨行俠的調度變化,會起到相當好的作用。

這位德國老鄉也是現在陣中,唯一能扮演延伸鋒線角色的球員,過去三次季後賽三分命中率都超過四成,就算只是季賽的34.8%,都足以改變戰局的面貌。偏偏從他自灰狼系列戰復出以來,迄今只投進過一顆三分。

如果克萊柏無法投進三分,防守上的速度劣勢,就會轉瞬成為球隊罩門,單單身高與對抗性不足以彌補,第二戰首節何以達拉斯的領先優勢轉瞬被弭平,就是他持續不進後被打防守反擊,遭綠衫軍快速追分。

環顧獨行俠陣容,現在或許最有期待感的球員,就是能投進外線的他了,德國人能帶給我們一些驚喜嗎?亦或者達拉斯就這樣繼續不敵於綠衫軍滿溢且多樣化,足以應對各種挑戰的天份?

NBA史上第37支在總冠軍戰0:2的球隊,能否成為第23支變成1:2,甚至唯5逆轉奪冠的球隊呢?明日,答案揭曉!

NBA專欄 NBA季後賽

延伸閱讀

2008vs.2024總冠軍 哪一年的塞爾蒂克比較強?

NBA/未能在祖母面前奪冠 布朗哽咽:她賽前來到夢中擁抱我

NBA/泰托姆有望獲史上最大約!美媒曝冠軍遊行時宣布

NBA/綠衫軍與獨行俠太無聊?總冠軍賽收視創2007年後第3低

A- 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