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兩屆灌籃王難挑戰NBA?麥克朗先後天致命缺陷
完成灌籃大賽連霸又贏得發展聯盟年度MVP的麥克朗(Mac McClung),雖然知名度和榮譽成就快速擴散累積,卻難以在NBA真正穩定立足,這背後的原因似乎也反映了當代NBA對於球員發展模式與競技要求。
首先,今日NBA賽場上,具有多元化技能兼具身材體型優勢的側翼球員日益普遍,這對於像麥克朗這樣身高僅有6呎2吋(約188公分)的後衛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這些身材高大的球員不僅能夠與他在得分上匹敵,更能在防守轉換與製造進攻機會上展現出更大的效能和威脅。
從數據上看,當今NBA能夠做出顯著影響的身高6呎1呎或以下的球員寥寥無幾,得分榜上場均超過15分的矮個子,只有楊恩(Trae Young)、范弗利特(Fred VanVleet)、葛蘭德(Darius Garland)、和洛齊爾(Terry Rozier)等4人,而在10年前,這數量是現今的兩倍,如湯瑪斯(Isaiah Thomas)、保羅(Chris Paul)、和羅瑞(Kyle Lowry)等。
進一步分析,如果將標準設為每場至少得5分,並至少參加一半的比賽,目前只有18名球員達到這個標準。這意味著,平均近兩支NBA球隊中,才擁有一名身材矮小的後衛。相比之下,十年前這樣的球員有25名。
若放寬到場均10分,差距又會進一步擴大,現今只有7人達標,但在2014年卻有多達17位。
然而,即使擁有這樣的成績也不足以保證在NBA的一席之地。許多這樣的球員轉戰至歐洲聯賽,例如詹姆斯(Mike James)最近成為了歐洲聯賽的歷史得分王;霍華德(Markus Howard)和拉金(Shane Larkin)同樣在歐洲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在歐洲,有8名身高6呎1吋或更矮的球員名列得分榜前50名,而在NBA,只有楊恩達到這一標準。
對於像麥克朗這樣的球員而言,雖然NBA的吸引力依然強烈,但歐洲聯賽正向他們招手。麥克朗去年向媒體透露,他的目標是在NBA打球,如果需要透過海外聯賽來實現這一目標,他也願意嘗試。
麥克朗還有另一項挑戰NBA的困難點是,他在防守端的可靠性問題。當今NBA的主流是能夠守多個位置的側翼鋒衛多方位兼修的球員,這讓身材較矮的後衛在防守端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在季後賽,比賽節奏放緩,每支球隊都會尋找並利用對位上的不利情況,這時身材較矮的後衛,其防守弱點勢必會被無限放大。
在當今的NBA,想要成功不僅需要在進攻端有出色的表現,同時也需要克服防守上的缺陷。對於麥克朗而言,除非他能夠像楊恩那樣在場上展現出特殊的天賦和技術能力,否則想要在NBA立足確實是充滿了挑戰。
推薦文章
-
火箭攻守優勢持續放大 勇士束手無策搶七大戰只能仰賴奇蹟
-
NBA/為金塊注入滿滿能量 衛少一句話完美詮釋球風
-
-
NBA/金塊全員轟炸破紀錄 搶七痛宰快艇二輪迎戰雷霆
-
NBA/搶7大戰曾轟50分 柯瑞:勇士豐富大賽經驗是優勢
-
-
湖人倒下是天意!不信40歲詹姆斯能再次季後賽1:3逆轉
-
NBA/唐西奇直言背不舒服但已盡力 開始思考是否與湖人續約
-
-
NBA/溜馬球團決定!哈利伯頓父親以後不能再進場看兒子比賽
-
NBA/佩林卡承認湖人禁區有缺口 3名球員是非賣品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