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音別搶戲!雷霆攻守變換靈活 灰狼需搬出更多進攻武器抗衡
雷霆灰狼西區冠軍第一戰,在充滿爭議的哨聲中,由雷霆於下半場逆轉,拔得頭籌。在吹判之外,這場比賽仍有值得分析之處,繼續為各位讀者剖析勝負焦點。
(1)失誤與三分確實成了關鍵
誠如筆者賽前分析「失誤控制、外線決勝負!雷霆灰狼西冠終極對決 攻防重點解析」所述,雷狼首戰確實打成了比拼失誤控制與三分的模樣。
雷霆第一節正是靠著大量製造失誤的攻守轉換,靠著單節失誤得分13分、快攻再添4分一度拉開比數(灰狼此兩項首節只拿到4分),灰狼能倚靠的則是上半場28投中10,超過35%的三分火力後來追上並反超;雷霆上半場僅投進3顆。
但待半場過後雷霆攻守變陣,進攻端提高命中率,防守端則有意識封鎖對方戰術設定的底角三分,灰狼彷彿亂了陣腳,依舊大量投射卻準頭大跌的三分,下半場23投僅5中,最終不敵雷霆改弦易轍的多點開花與趁對手慌亂又一波打出的失誤得分,下半場失誤與快攻合共19分,灰狼僅6分甚至毫無快攻得分,輸球也是理所當然。
(2)雙方主帥的臨場應變鬥智
在這場控制失誤與比拼三分為主軸的比賽背後,其實蘊藏著雙方快速鬥智交鋒的精彩,更可說是靠著雷霆主帥戴格諾(Mark Daigneault)半場後技高一籌的即場應變,幫助了奧克拉荷馬勝出。
一開賽同樣亦如筆者所述,雙方先沿用例行賽邏輯,雷霆狂包愛德華(Anthony Edwards),對其處理球的能力進行極限壓迫;灰狼則屬意讓亞歷山大一定程度發揮,試圖壓制其他隊友。
結果是這邊廂灰狼頻頻失誤遭反擊,那邊廂守不住早做好擋拆後進攻準備的新科MVP亞歷山大(Shai Gilgeous-Alexander)肆虐,單節9分2助攻;灰狼主帥芬奇(Chris Finch)旋即出招,防守端改為夾擊全權控球主導的亞歷山大。
第二節亞歷山大5投0中僅2分還有2失誤,進攻端則將球權分散給低位接球的藍道(Julius Randle),加上他不時還拉到外圍且三分有準頭,用身體碾壓矮個,大個子則抓住不跟到三分線防守的空隙投射,上半場個人就獨拿20分,三分投6投5中,搭配有備而來的底角三分,轉瞬逆轉戰局。
但半場之後,很快地戴格諾就利用中場休息時間,有效擬定變陣。進攻端化整為零,改讓二把手威廉斯(Jalen Williams)更多持球主攻(全場19分,下半場13分),打灰狼團隊防守專注度仍停留在亞歷山大身上一個措手不及,最終以多點開花重新取回進攻端優勢。
尤其對於上半場鞏固禁區幾乎一籌莫展的戈貝爾(Rudy Gobert),只不過短短中場休息,就分別以拉擋拆逼他出禁區,以及從哈爾特斯坦(Isaiah Hartenstein)到後衛群,大量改以拋投進攻,避免直接挑戰其護框,且頻頻得手,兩種方式突破法國高塔的禁區鐵壁。
防守方面,則有意識地讓球員預先做好對底角三分的防守準備,並且延後對愛德華過早包夾,導致被藍道強攻或傳導出空檔的問題,更內縮保護禁區;上一輪勇士也曾採行過的相似策略,成果也同樣有效,一舉解決了愛德華的切入、藍道的強攻,以及外圍的空檔投射問題。
從快速擬訂對策到團隊執行度,雷霆從主帥道球員,無疑都繳出精彩表現,方能於第三節打出32-18,一舉逆轉戰局。
此時反觀灰狼,從領先旋即落後,反讓芬奇慌了判斷,決定孤注一擲,更長時間擺上「兩中」藍道與里德(Naz Reid)雙前鋒,這卻更中雷霆下懷。
里德上一輪就已屢遭巴特勒(Jimmy Butler)點名,首戰亞歷山大在灰狼下半場被迫拉開防守圈後,更是堅定地在執行錯位打雙前鋒,或針對兩人擋拆防守沈退與換防速度的問題,或直接點名單打,加上威廉斯亦開始找上後衛大打小。
以及,沒有了戈貝爾後霍姆葛倫(Chet Holmgren)在場上對雙中壓倒性的體型優勢(全場15分,下半場13分),更進一步讓灰狼到處失守;此時雷霆復因戈貝爾下場,更毫無顧忌地大打愛用的一大四小,升級的輪轉速度與圍剿強度,在球場的另一端,也更鞏固了雷霆防守策略的成果。
下半場主帥對弈的一來一往,說是戴格諾帶隊贏了這場比賽,都不為過。
(3)美中不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這場比賽雙方團隊的鬥智是好看的,但我相信多數球迷並不會覺得此戰是場好比賽,即便是甚少談論吹判尺度差異的筆者,對於這一場雷霆哨音得利之多,仍不免唏噓。僅看罰球次數差異或許有限,但吹判尺度公平與否,更看的是得判罰球方式與時機點。
第一節灰狼從落後到靠著三分火力反超,本有機會趁雷霆慌亂一舉拉開比數擊倒對手,卻在亞歷山大一分一分拿,同時破壞節奏情況下,被澆熄了氣焰;人家藍道拚死一扛多禁區身體肉搏也才6次罰球,亞歷山大全場狂討14次罰球,卻還有多次是自己滑倒、假摔或僅僅只是動作大就被青睞,本來就已經是MVP級的聯盟最難守球員,還掛上金身Buff,單防步行,夾也不是,究竟要灰狼如何是好?同樣問題也發生在下半場的霍姆葛倫,自己摔倒也判灰狼罰球。
天平傾倒的吹判尺度,多年來都被認證絕對足以影響比賽勝負,它能拐氣,能幫助落後球隊不致被快速拉開還能喘一口氣,還能讓對手於防守時綁手綁腳,甚至造成關鍵球員因犯規麻煩無法上陣。
面對首戰外界的大肆抨擊,第二戰聯盟還要再次陷入偏頗疑雲嗎?讓球員們公平的決鬥吧!
(4)下一戰灰狼能如何尋找轉機
放眼下一戰,灰狼有很多功課須要做。三分手感的回溫,特別是各個位置都要做好出手準備,而不只是戰術設定好的位置才有把握度,當然是首要,因為這是進攻端上灰狼唯一能明確比雷霆佔優勢的武器。
但本戰配角群康利(Mike Conley)、里德、迪文森佐(Donte DiVincenzo)與亞歷山大-華克(Nickeil Alexander-Walker)一共33投6中,團隊Wide Open大空檔投射好歹也還有30次,僅僅8中,被逆轉的下半場更只有14投3中,這對攻擊手段較少,失誤控制還慘敗的灰狼來說,無論如何都難以贏下比賽。
特別是里德,此戰跟例行賽對雷霆時的火燙表現判若兩人,落差之大已堪稱戰犯,防守已不佳,球隊讓他上場就是為了拚進攻,如果這方面再不振作,灰狼在禁區之戰將徹底佔下風。
其次,能理解芬奇著急想拚進攻,所以後段撤下戈貝爾的做法,但以結果來看,進攻因里德手感糟糕,並沒有多少改善,反而讓掩護品質大減,防守端更明顯下滑,遭亞歷山大與霍姆葛倫重創,亦掌握不了籃板。
相較雷霆,灰狼區分進攻組與防守組的傾向更加明顯,這讓球隊在調度時往往有一好沒倆好,多準備組合備案以便在某位球員臨場狀況不佳,拚進攻或防守一方未果時能快速應變。
面對戈貝爾下場後,雷霆一大四小的切換,夾在霍姆葛倫搭配四位有對抗與速度的鋒衛之間,藍道與里德這對拚進攻的前鋒組合,明顯進退失據,體型大不到足以威脅霍姆葛倫,下又受困於雷霆四小饒富對抗性又夾擊猛烈的輪轉防守。
誠然兩位前鋒有能力以高度與體型強行衝擊籃框,為雷霆的一大四小帶來麻煩,前提是兩人的體能與專注度都還充沛時,但在奧克拉荷馬充裕的人手輪番上陣下,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兩位累到腳步已慢,衝擊力道大幅下滑,防守腳步且嚴重趨緩的前鋒。
所以無論如何,灰狼還是要思考如何讓戈貝爾分擔更多時間,在其上場時守住分差,真想主打雙前鋒,亦要讓他們的體能用在最關鍵的衝刺時刻。
另一方面,灰狼亦可參考雷霆的變招方式。灰狼確實也曾嘗試讓愛德華改打更多無球,化解一持球就被緊盯的困境,但在雷霆改掉過早包夾愛德華,同時內縮禁區後,原先主要接收球權的藍道,也變得難以施力,待後來又把球權交回給愛德華時,雷霆已多半因應灰狼陣容主打四小,提速的輪轉、追分的壓力,又讓這位灰狼少主多次陷入包夾而草率出手或Bad Pass。
那麼如果仿效雷霆把球權轉交威廉斯,灰狼也交給另一位外圍持球手主攻呢?第一戰的麥克丹尼爾斯(Jaden McDaniels)僅僅出手5次拿下7分,以一個預設第三得分手之一來說,絕不及格,第二戰倘若能讓他打出前兩輪幾場火力優越場次的進攻存在感,筆者相信也能起到類似威廉斯分憂解勞的作用,幫忙分散愛德華身上的防守壓力。
至於愛德華,三分投射本季一直是他堅持且自豪的武器,但如果第二戰依舊拉不開防守,又無法總是在嚴防下高難度進球,他應該要想起自己武器庫也有中距離,這正是首戰亞歷山大比他更能突圍的其中一個原因。
防守部分,首戰麥克丹尼爾斯單防亞歷山大效果並不理想,除了調整自己的防守方式,團隊也要通盤考慮策略調整,下半場的灰狼與其說守不住亞歷山大,不如說是當對手策略已轉為多點開花,灰狼眼裡還是只有這位MVP,就算後來擴大防守圈,還是習慣性關注亞歷山大,導致單防與協防效果皆欠佳。
何時啟動協防,輪轉補位的紀律性,提高對全場而非單點動態的警覺性,會是第二戰明尼蘇達的防守調整重點。
整體而言,灰狼只要能讓戈貝爾上場,牽制霍姆葛倫到處協防的壓力,或逼迫雷霆上雙塔,都有本錢跟雷霆持續打防守焦土戰,關鍵仍是無論戈貝爾在不在場,如何改善進攻端的相對貧乏,如何破解雷霆的防守變陣。
籃球始終仍是個比誰得分更多的運動,除了繼續賭在對三分球的信心,但已有數支這般相信的球隊打包回家,明尼蘇達還有其他進攻手段嗎?讓我們看看狼軍第二戰能否回應吧!
推薦文章
-
NBA/卡森斯認為勇士將失去庫明加 批柯爾不會養年輕球員
-
哨音別搶戲!雷霆攻守變換靈活 灰狼需搬出更多進攻武器抗衡
-
-
NBA/巴克利向總裁席佛喊話 讓哈利伯頓父親進溜馬球場觀賽
-
NBA/0.103%機率瘋狂逆轉!溜馬季後賽連寫奇蹟之旅
-
-
NBA/布朗犯滿綠衫軍遭尼克淘汰 聯盟連7年無球隊成功衛冕
-
NBA/約柯奇29分、14籃板扳平雷霆 金塊將連兩輪打搶七
-
-
NBA/批評巴特勒比賽態度 韋德:拿6000萬美元不看籃框
-
NBA/亞歷山大35分領軍 雷霆搶七大戰痛宰金塊挺進西決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