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奇交易案驚世駭俗 哈里森是狂妄賭徒還是獨具慧眼冒險家?

聯合新聞網 monmo
獨行俠將唐西奇(中)交易到湖人隊震驚全聯盟。 法新社

圍繞著獨行俠唐西奇(Luka Doncic)與湖人戴維斯(Anthony Davis)的交易,被譽為史上季中最驚人,至今已過了數天仍震撼著全球球迷,隨著更多細節持續曝光,也讓世人得以知曉越來越多背後的動機與脈絡。

當然,前提是你相信這些並非帶風向的輿論操作,並且事實上,「知曉」跟「理解」乃至「認同」,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先從耐人尋味的獨行俠角度統整相關說法。大抵上結論就是以總管哈里森(Nico Harrison)為首(最極端情況下,就是他個人)的制服組高層,與唐西奇之間的信任,裂痕越來越大,嫌隙大到對陣中王牌的價值否定,總管因此單方面尋求要重新組織自己心中理想的球隊。

根據ESPN近日報導,哈里森雖然也認同唐西奇的天賦與競爭力,但累積下來對他的質疑越來越多。雖然後者是當代聯盟公認MVP前3~4名的頂級球星,生涯場均28.7分暫居史上第三,並於上季以33.9分勇奪得分王,外掛9.2籃板9.8助攻,幾乎還要完成場均大三元。但哈里森對他的標準,卻是布萊恩(Kobe Bryant)等級的勤奮與詹姆斯(LeBron James)對身體保養的重視,簡單說就是對唐西奇自律能力的懷疑。

包括唐西奇多年來時常在場內外抱怨的習慣,他與球團間早有摩擦也不是新鮮事,總教練基德(Jason Kidd)就不只一次針對麾下王牌身體狀況、體態與愛跟裁判爭論的問題表達異見,去年季中也曾有過報導,球隊關係人士怨道「當你場均40分鐘,誰還會在季中增加體重?」。

唐西奇(左)和獨行俠總管哈里森(中)、總教練基德(右)早有貌合神離的傳聞。 美聯...

唯正如前隊友莫里斯(Markieff Morris)所說,如果他能單場拿下30/15/10,那什麼叫身體狀況不夠好;老大哥歐尼爾(Shaquille O'Neal)也說的精準,胖的唐西奇還是比聯盟99.9%後衛強。

事實上這確實更符合當代偏向球星聯盟的慣例,場均33/9/9的王牌,大多數球團都會對他的所有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顯然這不包括哈里森。

即使唐西奇過去4季都出賽超過65場,去年場均還接近38分鐘,外掛季後賽再多打22場,場均40.9分,總冠軍且還帶傷上陣,按理來說橫看豎看都還算耐戰,只能說如果這真的就是哈里森推動交易的最大疑慮,除非他掌握其他外界不知道的隱情,就是後續35%超級頂薪的決策壓力,加上今年已缺戰28場的不安感,壓倒了他的信賴天平。

關於唐西奇身體狀況的信任裂痕,也是有跡可循的擴大。球團原先期望靠著更換讓唐西奇舒服的人馬,藉此改變情況,2023年8月,球團解雇了前球員健康和體能總監,後者現已受聘於前獨行俠控衛布朗森(Jalen Brunson)所屬的尼克隊;上個賽季結束後,再解雇了體能教練和治療師,3人早在唐西奇入隊前已效力於達拉斯,也因此與後者關係相當密切,這導致了唐西奇近幾個月不時地抱怨「他們把我喜歡的所有人都解雇了」。

但球團這著隨即被反制,而且還造成適得其反,唐西奇乾脆自己掏腰包聘請了由包括許多他過去熟人(來自斯洛維尼亞國家隊與皇家馬德里)所組成的「健身團隊」,結果卻未能讓他的體重與健康問題得到球團認可的改善,反而讓球隊內部與唐西奇團隊的溝通更不順暢。

獨行俠總教練基德(左)、總管哈里森在記者會上解釋為何要交易唐西奇,但球迷還是無法...

消息指出,本季除了較往年更多的傷缺,11月下旬腕傷休養缺席11天,其中一部分就是要為這位王牌爭取額外時間,降下飆升至超過260磅的體重,而這種情況,早在基德執教第一年就曾發生過。1月他亦接受過體重量測,當時達255磅,而球團希望他控制在245磅左右,以減少日後的受傷風險並極大化個人優勢。

從這種角度來說,身為總管的不滿可以理解,對未來有不同判讀,也有其所本,但這樁交易會讓全球籃壇如此震驚的是,從有所不滿到直接丟出神主牌,這之間的決策過程是不是也太跳躍了點?快到苛刻無情。

筆者相信基德對於唐西奇也一定有不盡滿意之處,「防守建軍」也確實是他多次強調與實踐的理念,但正如記者會那天他仍在狀況外的神情,一般人的做法應該是先溝通說服、尋求共識點,真的快撕破臉再來找賣家,隔壁棚的巴特勒(Jimmy Butler)就示範了標準流程,這位主帥也絕想不到,怎麼會幾個點不爽,總管就直接把十年一遇的基石給丟了呢?

這裡或許可以參考斯洛維尼亞籍籃球分析師佛蘭科(Ztok Franko),近日對哈里森此次操作的批評,認為他有著渴望掌控一切的控制慾,同時間又極為自負,或許我們可以用中立一點的詞彙「自信」。

哈里森交易來厄文是他任內傑出的一手交易,或許也就因此更自負。 路透

事實上,如果這筆大膽交易是源自哈里森對自己的信心,似乎也不難理解,畢竟近年他推動的交易眼光、手腕與成功率確實都不錯,在此之前多所被外界讚賞,唐西奇固然強大,去年陸續交易來厄文(Kyrie Irving)、葛佛(Daniel Gafford)與華盛頓(P.J. Washington)等正確拼圖,對於球隊能殺進總冠軍戰也著實重要功臣。

而這次,不管外界眼光,總之除了更高層的直接旨意因素之外,我們現有能知道的就是,哈里森再一次篤信自己的判斷正確,甚至他跟老闆杜蒙(Patrick Dumont)提案時連老闆都覺得荒謬,仍決定無聲地完成交易,一般咸認只有雙方總管與球隊老闆4人知情,以及他這麼做是為了降低唐西奇與其經紀團隊對交易對象的干擾,盡可能確保能得到自己理想的球員。

而從哈里森獲聘新任總管以來,回看一路軌跡,確實也不乏他與唐西奇頻率不合的蛛絲馬跡,根據整理,這些年與少主親近的制服組、訓練員、教練團乃至隊友,絕大多數都已主動或被動離開,少了這些緩衝,雙方加溫的不信任與摩擦,似乎也理所當然。

唐西奇來到湖人後顯然還沒融入團隊氣氛,臉上盡是尷尬。 美聯社

爆棚信心背後,「用人唯親」成為他操盤時的一大風險,哈里森自信於任職Nike時期以來的識人眼光,也有對符合球隊願景「防守贏得總冠軍」球員的個人判斷,厄文(NIKE時期促成簽約)、華盛頓與戴維斯都是其認可且希望贏得的拼圖。

對唐西奇不信任感的滋長,心目中有另外想要球員與陣容想像,再放到新版CBA「第二層硬上限(2nd Apron)」的脈絡下,從這位總管的視角,動手交易好像就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如果他打從內心就不相信在既有薪資結構下,再砸給唐西奇5年3.45億就能讓球隊奪冠(對其打法與長期身體狀況的缺乏信任),提前交易的確是一條解方。畢竟連美國媒體也多所預言,未來這種情況會更多,因為連原本最不可能被質疑價值的唐西奇都這樣了,新版CBA的壓力會讓球團給高薪更斟酌。

因為這樣的薪資架構確實可能導致球隊進入另一種泥沼:年復一年季後賽,但補強或陣容調整越來越難,只能眼看著爭冠窗口越來越小;而這個社會上確實不乏這種決策者,與其不上不下,哪怕大好機率渺茫,也寧願賭上可能性更大的大壞來梭哈一把。

獨行俠老將湯普森(圖)、戴維斯與厄文三人拚冠的時間軸相近。 法新社

就如哈里森在記者會上的發言,這次交易他為的是「Win Now」,要把握戴維斯、厄文與湯普森(Klay Thompson)生涯最後時間軸還能契合的這三、四年窗口。至於之後?

「對我來說,未來是三、四年後?還是十年後的未來?我不知道。那時候他們可能會把我和基德埋了,或者我們會把自己埋了。」這是不是很賭徒心態?賭贏我就是交易之神,輸了大不了我就拍拍屁股走人。

倘若這就是哈里森的判斷,其他批評都只是枝微末節,而且說實在都不是無法辯解。有人吐槽戴維斯不也是超高薪,但依舊有價差以及年限不同(3年1.86億美元),對長期薪資結構帶來的負擔仍有差距,真要吐槽還得看厄文如何續約。

有人則質疑去年敗給塞爾提克是輸在進攻,而非防守,所以「防守贏球」只是藉口,只是勝負這種事,視短期賽對手,本來就有剛好碰到天敵的可能性,實難一概而論。舉例而言,去年例行賽進攻效率第5的金塊在季後賽被防守第1的灰狼守死,雙塔能硬扛約柯奇是主因,這支灰狼卻守不住獨行俠,由唐西奇內外串聯的進攻火力,但這套進攻遇上綠衫軍側翼海,又彷彿球隊變成達拉斯少主一人球隊。

所以獨行俠的進攻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或者也可以問,約柯奇的金塊進攻到底好還是不好?

筆者並非認為「防守贏球」這麼簡陋的口號有足夠說服力,但實在不適合拿特定一輪來論斷某支球隊到底是該補強進攻或防守。且以戴維斯今年表現:一位MVP榜前十與DPOY前五的常客,他與唐西奇最大的價值差異其實在於相差7歲的未來性,但太多球迷因為對獨行俠的氣憤、對唐西奇的打抱不平,似乎也過度輕視這位聯盟少有的頂尖雙向長人。

畢竟沒有人知道後續達拉斯還會做什麼交易,找來什麼拼圖?外界咸認都只是老二料的厄文與戴維斯,又是否會因此更渴望證明自己,進而迸出意外的火花?以及究竟季後賽,獨行俠會遇到哪些對手?

獨行俠若把金塊當家球星約柯奇視為假想敵,換來戴維斯看來就有點道理。 路透

倘若獨行俠(或者就哈里森)評估今年季後賽的假想敵與前進路線是:約柯奇的金塊、本季沒有唐西奇三殺/有唐西奇吞敗的雷霆,以及強大雙塔的騎士,單純「得到戴維斯」大幅提升禁區戰力這件事,是不是好像變成一個不錯決定?

別誤會,我不是說整個交易本身,而是說如果為了季後賽過關斬將,單單「得到戴維斯」似乎只是選擇與判斷的偏好,而非絕對的對或錯,比如去年灰狼就用實績證明給你看,想壓制約柯奇你就得囤積優質長人,一切只能讓結果說話。

而平心而論,儘管筆者也是相對不看好、有所質疑的立場(少了唐西奇獨行俠的持球能力誰來補),卻也真的不敢把話說死,新任老闆杜蒙的背景是著名的賭場大亨,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現任總裁,而眾所皆知因為牽涉到大量金錢,博弈產業之於資訊收集與數據分析一直有其獨到之處,各種賠率讓分之精準神奇,不時有讓人嘖嘖稱奇的案例。

如果哈里森這樁離奇交易,是源自背後團隊分析評估後有所本的冷酷判斷,說不得準最後端看成績,笑的人會是他。

但這卻也是這次交易,最為讓人詬病抨擊的部分。

哈里森的操作實在太過冷酷了,真的就像是個只有眼前輸贏的賭徒,眼裡只顧著拿下想要的戴維斯,目標只有奪冠,卻忽略了交易要顧及的可不只是這些帳面上的東西,未來資產的儲備、過去一人一城的球隊文化、球迷的心情、未來球員投效的意願影響,乃至對整個聯盟球員帶來的衝擊與反彈,這些無形傷害與外部成本,彷彿都被哈里森無視。

就像很多博弈或遊戲背景出身的高階主管,跨域後也常受如此批評,因為他們只把「人」當籌碼或物品看待,無視其間的情感資產。這才是縱使你能理解哈里森為何想發動交易,卻依舊費解為何這樣交易,乃至遭強烈反彈的原因。

其一,就算要交易,公認唐西奇應該能交換到更多的籌碼以利球隊未來,結果卻只在戴維斯之外,多拿到個小將克里斯提(Max Christie)與僅僅一枚首輪,且還是唐西奇很可能仍在陣的2029年。

消息指出,這是因為湖人對唐西奇續約意願前就丟出兩枚首輪有所顧忌,為了低調交易又無法對此詢問其經紀團隊,哈里森方面又急於為唐西奇找到新東家,因此沒有強求。事實上根據他上任以來的交易整理,這位獨行俠總管真的很像只有當下的賭徒,只在乎得到想要球員,沒有一次有回收對方選秀權。

獨行俠一手摧毀名將「德國坦克」諾威茨基建立的「一人一城」文化。 路透

情感方面,獨行俠球隊IG大量掉粉,球迷走上街頭,甚至抬棺抗議,他們氣的是自家養成的稀有球星、諾維茨基(Dirk Nowitzki)傳承的「一人一城」文化就這樣被球團自己捨棄,而且誰不交易居然看似資敵同區的湖人?

更甚者,此舉一次讓全聯盟不分大小牌球員都身陷顫慄,人人自危,還以最戲劇性的方式,提前將新版CBA的殺傷力端上檯面,環顧球員們的大量負面觀感,誰知道會不會很快又封館再起?

這些已造成的傷害,即便最後獨行俠真的奪冠,大概也難以痊癒,也正是如此,才會陸續冒出包括球團試圖擺爛,以施壓得遂母公司想在德州蓋賭場,亦或者順勢搬家至拉斯維加斯的陰謀論,在現在情況下,還真的頗具說服力。

但也所以,現實中獨行俠球團想多少為自己平反,就真的只能力拚奪冠這條遮羞布了,筆者因此還是要在文末再提醒一次,這真的不是沒有可能性,事實上還是不乏球員逆風表達支持,看上的就是哈里森搏一把的大膽舉動,必有其道理。

卡特(Vince Carter)表達了對交易一定程度的看法,他認為戴維斯的到來,可以幫助本季表現平平的湯普森,進一步得到解放。格林則表示「達拉斯一定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一定有一些情報」,並讚賞哈里森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敢於冒險,從長遠來看,這種領導方式能夠帶來回報,而回顧他過去幾次交易,也必須給於「Credit」。

閃電俠韋德(左)拿獨行俠總管哈里森與熱火總管萊里(右)做比較。 路透

同時兼顧球員與資方角色的韋德(Dwyane Wade),也表示了類似看法,他欣賞哈里森的勇於作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敢特質,甚至將他與其嚴師「油頭」萊里(Pat Riley)相比。

「如果你有能力大膽創新,對我來說,那就是萊里風格」,韋德舉出當年牽涉到13人的巨大交易,熱火剛打進東區冠軍戰,依舊大刀闊斧動作,但得到歐尼爾在內一堆好手後,真的奪冠;並且從放棄歐尼爾、詹姆斯與他本人的角度出發,「油頭」決策總是果斷,「你必須要勇敢一點。你必須超越別人的眼光,但很少人會這麼做,所以向哈里森致敬」。

究竟這位現在聯盟最爭議的人物,最後會是單純自負狂妄的賭徒呢?亦或者是勇於承擔的冒險家呢?就讓達拉斯未來幾年的成績,告訴我們答案吧!

NBA專欄 NBA季中交易 Luka Doncic LeBron James Anthony Davis 獨行俠 湖人

推薦文章

留言